轉自:中國證券報
“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的排頭兵。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近年來,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蔚然成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源泉。
“專精特新”企業蔚然成林
今年以來,深圳新增27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目前,深圳共培育44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列全國前三,各級“專精特新”企業共3842家。
在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廣場的一塊巨石上,“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八個大字遒勁有力。2021年10月,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在廣州開發區正式落戶。目前,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共擁有6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12家成為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位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樞紐的廣州南沙,近年來雲從科技、遠正智能等“專精特新”企業迅速崛起。
“專精特新”是指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特徵。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目前,廣東共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67家,位居全國第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有2704家。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力爭培育超1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紮堆
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在長期的市場競爭摸爬滾打中,“專精特新”企業尤為重視自主創新。通過自主創新,眾多企業練就了過硬的“獨門絕技”,併成為諸多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日前,禾信儀器發佈了兩款重磅質譜儀新產品,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細分領域,質譜儀被譽為科研儀器“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衡量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
全球權威人臉識別算法測試(NIST-FRVT)近日發佈的最新榜單顯示,雲從科技力壓東芝、三星等眾多強勁對手,成功斬獲三項冠軍,展現出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今年上半年,雲從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首家人工智能平台公司。依託全球領先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雲從科技正在向全球智能生態領軍企業加速邁進,並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各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
早在2014年,廣東新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就憑藉突出的硬科技實力殺出重圍,成為日本新幹線IGBT模塊微熱管唯一指定供應商,近年來公司又獲得中國中車、中國移動、特斯拉等國內外主流客戶的廣泛認可。“科技創新是企業立足世界舞台的根本,公司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打造更強科技實力。”公司董事長陳創新表示。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據廣東工信廳介紹,廣東省87%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集中在製造業,主要涉及高端裝備、醫藥生物、化工材料、新能源、新一代電子信息等領域,呈現出創新能力強、專業化程度高、成長性好、產業鏈強鏈穩鏈補鏈作用突出等特點,成為大灣區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重要力量,在推動經濟發展、激發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東莞鬆山湖,400多家機器人企業集聚在一起,一個以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核心零部件企業及智能裝備企業為主體的國際機器人產業集群強勢崛起,推動“東莞製造”向“東莞智造”跨越。
2021年,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目前已成為東莞“機器人軍團”中引人矚目的“獨角獸”。成立以來,公司堅持為製造業企業提供創新的機器人產品、服務與整體解決方案,構建智能化的生產系統,不斷提升企業先進製造能力。
作為廣東智能製造領域的頭部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瑞鬆科技,近期又入選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名單。公司為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機械重工等製造業高端客戶提供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為製造業企業插上智能化翅膀。“中小企業大有可為,公司將繼續在智能製造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打造中國智造‘燈塔’企業。”瑞鬆科技董事長孫誌強表示。
在綠色低碳領域,廣州遠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業內領先的智慧能源雲控專家。公司堅持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各細分行業低碳化發展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公司將堅持在細分領域做專做精做大做強,成為能源互聯網與節能行業的領跑企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公司董事長閆軍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