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9日報導,泰國物理學家差亞妮·阿沙瓦丹達恭迪是中國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的一員。江門中微子實驗站預計將成為世界最大的中微子探測設施。
報導稱,每秒鍾穿透我們人體的中微子數以萬億計。為了捕捉這種微小的、幽靈一般的粒子,這支國際團隊正在中國南部地下700米處修建這座耗資3億美元的設施。預計該設施將於2023年6月開始運行。
只靠一個國家是無法修建這個實驗裝置的。它是一個約13層樓高的球體,裡面將注入2萬噸的液體閃爍體。
報導稱,來自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差亞妮在曼穀接受採訪時說:“當他們開始研究如何消除地球磁場(地球磁場會幹擾對中微子的探測)時,我們幫忙在實驗設施內部安裝磁場。”
她還參與另一項裝置的研發。該裝置是光電倍增管的組成部分,光電倍增管用於擴大中微子釋放的信號。
報導稱,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擁有來自世界各地78家科研機構的約700名科研工作者,其中約300人來自中國以外。意大利是該項目最大的國際合作方。德國、法國和俄羅斯也貢獻了設備或電子器件,這些國家也各有數十名研究人員參與這個項目。
差亞妮說:“我們的國家是個小國。我們沒有能力獨自建造這個設施,也沒有地方安置它。我們在大型項目上需要國際合作。”
報導稱,根據世界最大的科技和醫學信息出版公司愛思唯爾公司提供的數據,過去五年,中國是泰國第四大科研合作夥伴,僅次於美國、日本和英國。兩國主要在醫學、物理學、天文學以及農業和生物科學的研究中進行合作。
愛思唯爾公司負責全球戰略網絡的副總裁安德斯·卡爾鬆說,泰國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部分。
卡爾鬆說:“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正在尋求加強高等教育和科學方面的聯繫。”中國科學院在曼穀建立了首個海外創新合作中心。
報導稱,泰國也是中國首個海外職業教育中心魯班工坊落戶的地方,這個6年前成立的中心以中國古代木工大師和發明家魯班命名。2019年,高鐵魯班學院在泰國東北部成立,負責培訓高鐵技術人員。
報導稱,朱拉隆功大學科學系主任博吉·桑瓦尼說,參與國際項目對泰國科學家來說至關重要。
他說:“我們有人才,有知識。但很難憑藉自身力量發起或創建大型項目。”
對於中國和泰國在衛生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合作,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22年12月31日報導稱,在新冠疫情初期,中國著名生物物理學家饒子和及其團隊解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重要藥物靶點,並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分享了這些信息。
報導稱,2022年11月,在與業界領袖和大學領導人共同出席一個論壇時,他表示,分享這些信息是希望加快有效藥物的研發。該論壇探討了亞太地區的生物醫學研究合作夥伴關係可以如何有助於預防下一場大流行。
他在論壇期間說:“我認為,中國和泰國有寬廣的合作空間。”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們與來自(泰國)瑪希隆大學的同事進行了合作。他們對天然抗疫產品進行了研究。我認為這隻是個開端。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合作,我們將積極參與預防下一場疫情。”
報導稱,中國科學院曼穀創新合作中心表示,2022年11月,饒子和被任命為中泰東盟創新港的首位戰略科學家,他將與泰國和東南亞地區生命和健康科學領域的同行進行合作。
中泰東盟創新港是中國科學院曼穀創新合作中心與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共同創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