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新聞
不是直接獎給孩子錢或物,而是給他一個超市小遊戲的機會。這是一個“開放”的獎勵,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趣味的來源。
近日,河南鄭州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成為很多孩子羨慕的對象。因為他平時學習很認真,考試成績比較好,爸爸獎勵他在超市隨便購物60秒。孩子拿了很多平時喜歡吃的零食,覺得特別好玩和開心。最後結賬時花了不到300元。

看到這麼特別的獎勵,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好有趣啊!網友們也紛紛表示,“這也太棒了吧!”“孩子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對,認為“這樣的家庭教育不值得提倡”,因為“使用物質誘惑,會讓孩子的學習目的性不純”。
怎樣獎勵孩子,這當然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但是,這個特殊的獎勵只是這對父子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僅從這個小片段中,我們並不能推導出這對父子平時是怎麼相處的,這位父親又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更無法總結出他的教育方法。僅僅看到別人的一個生活細節,就斷言“這樣的家庭教育不值得提倡”,未免管中窺豹,失之武斷。
需要釐清的是,只要是物質獎勵就一定不對嗎?答案肯定不是。眼下正是年終歲末,很多單位會為員工發放年終獎,那麼,會不會有人呼籲不要年終獎,改成精神獎勵呢?恐怕沒有。為什麼到了孩子身上,有些人就這麼抵製物質獎勵呢?在網上,確實有很多人撰寫文章,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物質獎勵。但是,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並不是說物質獎勵就完全不可取,而是說家長不能依賴物質獎勵,而忽視了精神獎勵的作用。
從獎勵心理學上來說,獎勵要達到激勵目的,多樣化才能有效果,而不是一成不變。同一種獎勵方法用久了,被獎勵者可能會越來越無感。這也是為什麼“獎勵超市購物60秒”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原因,因為“一招鮮”把我們都吸引住了。對於孩子來說,這麼新鮮的獎勵方式更是充滿了激勵,讓人興奮又自豪。
其實,這個獎勵之所以引發關注,還在於其趣味性。提到超市購物,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檔綜藝節目。這檔節目也是給參與嘉賓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超市隨意購物,買到多少商品就能帶走多少,節目的收視率一度很高。鄭州的這位父親不知道有沒有看過類似的節目,但他顯然非常具有遊戲精神,不是直接獎給孩子錢或物,而是給他一個超市小遊戲的機會。這是一個“開放”的獎勵,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趣味的來源。
生活不能少了趣味。正如這位父親所說,想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情,也鼓勵到他。在繁重的學習工作中,懂得讓生活變有趣的人,才能走得更遠。一味地膠柱鼓瑟、呆板教條,哪怕背會了教育學上的所有名句,恐怕也未必能教好孩子。
我們常說,人生是一場長跑。既然是長跑,就要蓄足力氣,就要學會欣賞這一路上的風景,而不是蒙頭向前。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何嚐不是一種人生智慧?這種智慧,本身就是一種好的教育。一些網友又何必吹毛求疵,硬要人家按自己的方式實行家庭教育呢?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土土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