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停止內耗,從三次放下開始

2023年01月03日22:59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內耗效應”。

指的是,因不協調、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無謂的消耗而產生的負效應現象。

其本質是,對外沒有作功而只是內部消耗能量。

對一個家庭來說,最可怕的可能不是物質貧窮,而是精神內耗。

內耗,耗掉了家庭成員的心力,使整個家庭充滿陰雲,矛盾、衝突不斷。

而一個家庭,如果想停止內耗,不如先從這三次放下開始。

01 放下原生家庭的傷痛

電視劇《都挺好》中有句台詞:“你可以不原諒,但應該選擇放下。”

原生家庭,或許給我們帶來過無窮的傷害,讓我們久久難以釋懷。

可還是想說,人的一生是漫長的。

我們不應該一輩子,都禁錮在原生家庭的陰影里。

即使做不到原諒父母,但至少可以學著放下,放下原生家庭的傷害,與自己和解。

作家東野圭吾在書中寫過一句話: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趙朗 攝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趙朗 攝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重大的。

但童年沒有收割幸福,並不意味著,就此沒有了播種幸福的能力。

因為,我們還有主觀能動性,還有後天的學習與修正,以及放下與原諒。

原生家庭,或許可以決定前半生,但你自己可以決定後半生。

放下原生家庭的傷痛,將過去騰空,好好愛自己,好好經營生活。

你值得被愛,值得被肯定,值得更好的人生。

02 放下改造伴侶的執念

某檔婚戀節目中,來了一對情侶,他們在一起2年,現在正鬧分手。

女生控訴男友答應過的事,從來沒有做到過。

男友體型有點偏胖,她想讓男友減肥,並給他辦了張健身卡。

男友並不是真心想要減肥,沒有改變的動力,總是以各種藉口逃避。

兩個人因為這件事,吵得很凶。

後來,男友開始夜跑了,奇怪的是,每天夜跑回來身上一點汗也沒有,而且還越減越肥。

原來,在夜跑的路上,男友偷偷吃起了炸雞,喝起了可樂。

女生徹底崩潰了,吵著鬧著要分手。

情感導師塗磊是這樣點評的:

在相愛之前,你是你,我是我,在相愛之後,依然你是你,我是我。

因為相愛走在一起才兩年,對方身上所存在跟你不同的那些點,一定是客觀存在。

既然承認了彼此之間是有差異的,還得承認一點,人在漫長的一生當中,是不會發生太大改變的,如果有,也是細小的調整。

所以,千萬不要試圖改變一個人,也不要為一個人去改變,因為都做不到……

資料圖。博州融媒體中心 供圖
資料圖。博州融媒體中心 供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性格、想法,以及行為方式。

強行改變伴侶,只會讓對方遠離,讓這段關係岌岌可危。

愛是彼此欣賞,彼此接納對方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把對方改造成你想要的樣子。

真正成熟的婚姻,是降低期待,接納不同,尊重真實。

降低期待,沒有太高的期待,也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

接納不同,放下改變伴侶的執念,愛一個人本來的樣子;

尊重真實,學會用美的眼光,去欣賞那個不完美的人。

愛一個人,更多的應該是愛其所是,而不是愛己所願。

與其要求別人改變,不如轉變心態,把期待放在自己身上。

努力改變自己,取悅自己,成就自己。

03 放下對子女的控製欲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沒有一句台詞,卻引發無數人的思考。

劇中的媽媽,無微不至照顧著包寶寶,小心翼翼給他喂食,幫他洗澡,給他買愛吃的東西。

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包寶寶一天天長大。

他開始渴望外面的世界,想認識新朋友,想接觸不一樣的生活。

但媽媽卻忽略了他的要求,還是像小時候一樣,時時刻刻圍著他轉。

包寶寶偷偷去外面闖蕩,認識了許多朋友,還交了一個女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生活。

當他帶著女朋友回家,準備收拾東西搬出去時,媽媽死活不讓他離開。

但包寶寶鐵了心要走,傷心不已的媽媽,一氣之下將他塞進了嘴裡。

在這部短片中,能看到很多父母的影子。

他們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同時也是“過分”的,恨不得把孩子拴在身邊,為了孩子犧牲一切。

但這種付出和犧牲,對子女來說,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中新社發 楊誌禮 攝。圖片來源:CNSphoto
中新社發 楊誌禮 攝。圖片來源:CNSphoto

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是放手,是成全,是得體的退出,而不是控製,不是犧牲,不是放棄自我。

雖然父母給了子女生命,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就能控製子女的人生。

子女不是父母的私人物件,他是獨立的個體,是有思想、有靈魂的生命。

別做“委屈”的父母,把子女視為生活的重心,為了子女操碎了心。

試著放下自己的控製欲,從子女的世界中適時退出,多關注自己的人生。

找到自己的熱愛,將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不過分干涉子女的生活。

特別認同一句話:

人到了一定年紀,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沒有誰願意,生活在一個矛盾叢生,爭吵不斷的家庭。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夠幸福美滿,充滿歡聲笑語。

一個家庭的幸福度如何,取決於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

放下原生家庭的傷痛,承認父母的不完美,既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如努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

放下改造伴侶的執念,接納真實的對方,好的婚姻,是我愛你本來的樣子,你也愛我本來的樣子;

放下對子女的控製欲,適時退出子女的生活,把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多關注自己,多取悅和愛自己。

願我們都能經營好家庭,遠離爭吵,擁抱溫暖,擁抱幸福與美好。

來源:十點讀書

原標題:《一個家庭停止內耗,從3次放下開始》

作者:嘉莉妹妹,一生不捨愛與自由。

編輯:王伊萌

責編:宋方燦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