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工老樓加裝電梯1326部,解決“房產證辦理難”問題12.28萬套……記者從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獲悉,北京市2022年“每月一題”完成情況出爐。
2023年,北京市將聚集規範物業收費、農村道路治理、供水供電保障等17個高頻共性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辦成一批實事
接訴即辦“每月一題”是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的重要抓手,逐步成為常態化的工作機制。2022年,北京市從市民訴求反映的高頻共性難點問題中選取17個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年底的第三方公眾滿意度調查顯示,17個問題總體公眾滿意度為91.93%,治理成效明顯。
2022年,“每月一題”圍繞群眾“急難愁盼”辦成了一批實事好事。
補齊民生短板方面,全市新開工老樓加裝電梯1326部;解決“房產證辦理難”問題12.28萬套;引導平台網約勞動者自願在京參加社會保險;在出行、外賣等4個行業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完成100個物業服務不規範重點治理點位治理工作;解決1萬處住宅樓內下水管道堵塞維修問題。
優化公共服務方面,完成農村地區約115萬戶清潔取暖設備的後期管護;完成約2700萬平方米室溫監測裝置安裝;優化調整82條公共交通線路,新增、調整公交站位139處。
加強安全保障方面,新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接口數36.7萬個,室內充電引發火災顯著下降;全市推廣使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的在施項目工地總數達1700個。
完善基礎設施方面,制度化鞏固推進清管行動,汛前完成全市雨水設施清掏,累計清掏汙染物7.5萬餘立方米;437個村莊開工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312個村莊完工;新建成106處籃球、足球等體育健身活動場所;完成450處路口信號燈標準化更新改造,聯網路口總量達3009處。
形成一批破解難題的政策創新
2022年,“每月一題”推動未訴先辦,形成了主動治理標本兼治的政策方法工具箱。
其間,北京市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創新,破解了一批難題新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台《關於開展新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的通知》,開闢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市教委出台《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基本要求》等文件,持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推動“雙減”政策落地;市衛生健康委推動開展30家普惠托育服務試點;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關於加強中高考期間噪聲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有的部門規範管理標準,加強行業監管。市市場監管局針對餐飲行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編製6個地方標準,明確場景標準要求;市交管局發佈道路交通信號燈地方標準,提升信號燈設置規範化水平。
在破解“每月一題”過程中,相關部門開展冬病夏治,實現未雨綢繆。市城市管理委研究采暖季“病例庫”,開出治理工作“藥方單”,梳理603項“冬病夏治”項目;市水務局彙編下凹橋區、積水點等重點點位應急排水預案,發佈北京市城市積水內澇風險地圖。
一些部門加強整體統籌,實現了集約實施。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將老樓加裝電梯、上下水管道堵塞問題與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統籌集約實施;市體育局結合北京市新一輪城市更新行動和老舊小區改造,補充社區體育設施。
一些部門強化科技賦能,豐富場景應用。市交通委組織推動完成11處公交區域智能調度中心試點工作,提高指揮調度的智能化水平;市農業農村局開發冬季清潔取暖助手APP,24小時在線處理訴求,正常取暖維修訴求4小時內完成。
助推深化改革,推進優化政府職責體系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每月一題”推進完善政府職責體系。北京市按照17個問題的解決場景,梳理市級、區級部門和街鄉鎮解決問題的職責任務,以市委編辦和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名義聯合印發三批《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專項清單》,不斷理順條塊關係、釐清職責分工,以“每月一題”小切口問題入手推進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提高治理能力。
“每月一題”還助力了“放管服”改革,相關部門梳理“每月一題”問題中涉及企業群眾辦事過程中的痛點堵點問題,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減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加強接訴即辦與“放管服”改革的協同聯動。
此外,“每月一題”還推動了公檢法司聯動訴源治理。相關部門與市高法建立訴源治理協同聯動機制,實現“每月一題”涉法涉訴問題共同調度、專題研究,推動社會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市檢察院運用“每月一題”重點問題訴求線索,開展專項監督,推動問題解決。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每月一題”注重條塊結合,形成了市區聯動、上下協同的工作合力。16區在市級“每月一題”基礎上,結合本區訴求特點共梳理322個重點問題開展區級“每月一題”專項治理,辦成了一大批民生實事。比如中心城區對老舊小區消防安全、房屋漏雨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副中心和新城地區對優化環球影城配套、工地揚塵等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今年將聚焦17個高頻共性難題治理
據悉,2023年,北京市政務服務局根據2022年度12345市民訴求分析情況,聚焦群眾普遍反映量大的高頻共性難點問題,篩選出了規範物業收費、農村道路治理、供水供電保障等17個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截至目前,這17個問題由14個主責單位牽頭負責,均已製訂“一方案三清單”,從年初就開始同步推進,下大力氣抓改革、促治理、求實效,切實推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吳興發
-
大灣區9名專科醫生及70名廣東省護士下月來港
-
【銀行危機】德銀股價大跌13%,CDS成本創新高意味市場憂慮其債務違約
-
金南佶舉辦2023全球巡迴粉絲見面會,走遍亞洲七大城市、香港&台北都有份!
-
里程碑!美斯攻入職業生涯第800粒入球
-
【追尋夢想】 90 後港男赴英參加電競世界盃 公司力撐贊助開支
-
雅達利簽署收購Nightdive Studios的交易,後者是System Shock Remake的開發商
-
用速度轉移視線|前香港房車賽冠軍女車手 楊嘉怡
-
酒店下午茶:【荃灣酒店春日下午茶買1送1!人均$101起!如置身歐陸花園!法式歌劇院蛋糕+燕窩奶凍 +鴨肝多士+鮑魚酥皮盒】-COZi Lou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