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製勝“鐵拳”

2023年01月12日06:11

    紅藍對抗演習中,第81集團軍某旅官兵駕駛戰車實施快速戰場機動。王子祥/攝
紅藍對抗演習中,第81集團軍某旅官兵駕駛戰車實施快速戰場機動。王子祥/攝
    紅藍對抗演習中,第81集團軍某旅官兵駕駛戰車實施快速戰場機動。王子祥/攝
紅藍對抗演習中,第81集團軍某旅官兵駕駛戰車實施快速戰場機動。王子祥/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近年來,第81集團軍通過加強聯合作戰訓練,創新作戰方式運用,突出人裝融合發展,推動“戰、建、備”一體發展,不斷提升部隊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能力。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該集團軍通過開展強軍故事會、黨代表一線宣講、微課教育、崗位踐學等活動,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

勝戰刀鋒越磨越鋒利

塞北深冬,寒氣襲人。一場多兵種聯合作戰演練激戰正酣。第81集團軍某藍軍旅工兵分隊在陸空聯合火力掩護下,迅速前出破除障礙,裝甲分隊同步發起衝擊,官兵們圍繞一線陣地展開激烈爭奪。

膠著時刻,藍軍地面引導員及時回傳“敵”重要目標信息,空中火力迅速鎖定目標,伴隨著猛烈的爆炸聲,藍軍進攻梯隊成功突入目標陣地,順利完成奪控任務。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要把演兵場當做戰場,在一次次對抗中練強打贏本領,打好未來戰場的主動仗,為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走下演訓場,該集團軍藍軍旅營長徐海峰表示,演練中,他們協同配合多種力量,充分發揮信息共享效能,靈活運用火力打擊手段,在近似實戰的對抗中當好“磨刀石”。

2014年,這支部隊作為陸軍第一支專業化藍軍,與原七大軍區各一支合成旅“交戰”,戰績“6勝1負”,對抗演練中“紅必勝、藍必敗”的積習定式被打破,藍軍旅也因此被譽為戰鬥力“磨刀石”。

“十年來,一代代藍軍旅官兵信仰如炬,紮根北疆,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磨礪著勝戰刀鋒。”黨的二十大召開過程中,一場“喜慶二十大,奮進新徵程”主題強軍故事會在藍軍旅火熱展開,官兵們通過主持人講解、當事人講述、情景劇感受、精彩視頻引入等多種方式,將身邊感人故事、旅隊精神傳承、轉型發展曆程等搬上舞台,展現了官兵們紮根大漠、奉獻北疆的青春風貌,利用官兵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通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最後一公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化聯合訓練、對抗訓練、科技練兵,我們將持續探索體系訓練方法路子,將科技創新融入體系訓練當中,用紮實的戰法訓法,錘煉部隊克敵製勝的過硬能力,不僅要練硬‘磨刀石’,更要做 ‘刀尖子’。”該集團軍某合成旅藍軍研訓中心主任徐武韜說。

復合型人才加速成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人民軍隊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戰略支撐,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目標明確,催人奮進,讓我們更有奔頭、更有動力。”連日來,黨的二十大代表、第81集團軍某旅班長餘闖走進訓練場,用樸實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黨的二十大精神直達基層班排、直抵官兵心坎兒。

餘闖的崗位是炮長。4年前,他在一次實彈射擊演練中不幸受傷,昏迷了7天7夜。醒來後,餘闖最關心的是自己還能不能報效國家,最牽掛的是戰友的人身安全。正是這種忠誠與擔當,讓他成為戰友們心中的榜樣。

“過去5年,軍隊改革各項舉措出台落地,部隊建設邁上新台階;未來5年,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向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發起衝鋒。”談及未來美好前景,餘闖語氣中充滿堅定自信。2019年痊癒出院後,他繼續帶領炮班衝鋒陷陣,不僅在演訓一線屢創佳績,還作為士兵政治教員參加比武,被評為“全軍優秀政治教員”。

餘闖說,作為基層黨代表,首先自己要原原本本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這樣才能更好地帶領戰友學懂弄通做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大家自覺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矢誌備戰轉型、苦練打贏本領的實際行動。

學習討論中,餘闖表示,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軍士擔任參謀走進中軍帳,擔任政治教員走上講台。“在加快軍事人員現代化進程中,要想緊跟時代不被淘汰,就必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練強軍事鬥爭本領。”

正在一旁聆聽的二級上士馮鬆青對此深有體會。幾年前,他在擔任班長期間編寫的軍事教案受到上級關注,後來他不斷鑽研軍事理論和技能,因素質過硬被調入作訓部門,成為一名軍士參謀。馮鬆青在討論中說:“軍士隊伍越建越強,只要我們肯努力,都會在強軍事業中大有可為。”

既能帶領班組在戰位鑽研新型火炮戰鬥力生成,又能針對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打開官兵心結,近年來,像餘闖一樣的復合型人才不斷湧現。該集團軍瞄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建強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的戰略要求,通過積極協調送學培訓、鼓勵成立攻關小組、建立容錯機制、設立科技工作站等方式,培養出一大批“軍士+”新型團隊。

換裝轉型跨越式發展

“全車注意,前方1500米處,發現‘敵’目標,殲滅!”

不久前,燕山腳下,該集團軍某合成旅正在進行合成營戰術協同演練。

作為全軍第一支裝甲部隊,該旅見證了裝甲兵從騾馬化到摩托化,再到如今的機械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整個曆程。轉型重塑以來,隨著99A式主戰坦克等一系列新裝備列裝,該旅的戰鬥力水平大幅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近年來,我們單位的主戰裝備更新換代非常快,信息化指控系統更加先進……”走進該旅“功臣號”坦克連榮譽室“暢講新成就、暢談新感悟、暢想新目標”微課堂可以看到,政治指導員程增濤借助一張張新舊圖片、一份份影視資料,同官兵一起感悟革命先輩的戰鬥精神,盛讚強軍事業發展成就,他結合自身成長經曆,分享自己的親身體會與感悟,使大家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更加充滿信心。

這個旅通過“微課堂”“微講堂”的教育模式,把教育課上的知識點製作成微課教案,利用文化活動、訓練間隙向官兵進行授課,受到官兵歡迎。同時,他們還根據不同類別人員思想特點和認知規律,區分黨員、團員、群眾編組學習討論,劃分中高級軍士、初級軍士、義務兵開展配套活動,深化認識理解,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當年,駕駛員董來扶駕駛我軍第一輛‘老頭’坦克衝向敵陣。戰鬥中,坦克先後5次受損,董來扶和戰友邊打邊修,最終將敵軍火力點一一打掉。如今,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功臣號’坦克曆經5次換裝,見證了人民陸軍的跨越式發展,如今99A坦克強大的機動防護性能、火控指控系統,讓我們新一代坦克兵的臉上寫滿了自信。”現任“功臣號”坦克駕駛員李誌軍在班排討論中激動地說,“我們要發揚‘車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的精神,壓實練兵備戰責任感、使命感,更加註重作戰理念、作戰方式和作戰素養的更新培塑,讓新型裝備在我們手中實現作戰效能最大化。”

新質力量換羽向戰飛

“檢查好,可以起飛。”

不久前,海拔3000多米的西北某機場,該集團軍某陸航旅正在緊密組織一場多機型多彈種實彈射擊演練,隨著塔台指揮員一聲令下,各型直升機相繼升空,奔赴目標空域。

高原環境具有“高、急、險、難”等特點,對直升機的裝備性能、飛行員的身體素質及駕駛技術都是嚴峻的考驗。

飛行訓練間隙,官兵們將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活動延伸至“起飛線”“旋翼下”,大家圍繞“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這一要點展開熱烈討論,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領悟內涵要義的互動性和群眾性在一次次討論分享、競賽問答中得到不斷增強。

“改革重塑以來,集團軍部隊從單兵作戰到合成製勝,從立體攻防到機動作戰,基於網絡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和全域作戰能力基本形成,以特種作戰、遠火突擊、陸航空突為代表的新質作戰力量,逐步成為主戰主用的尖刀鐵拳。”該集團軍某陸航旅指揮長陳實介紹,他們在訓練中緊盯使命任務,堅持訓在全域、練在全時,不斷探索突破不同條件下直升機極限起飛重量、最大飛行高度和最遠航行距離,錘煉飛行員和保障人員的技戰術水平,持續提升部隊在陌生地域和暗夜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這一年,陳實和戰友們的實戰化飛行航跡遍佈祖國的大疆南北,不僅完成多機型高原駐訓任務、神舟系列飛船搜救回收任務,還在東南海域對海上超低空突防重難點課目進行專攻精練,在塞北大漠進行連續30小時的高強度跨晝夜實彈射擊演練,探索出無人機引導直升機火力打擊、“小鏈路模塊化”等一批新的戰法訓法。他們通過接續不斷的實戰化任務磨礪,推動陸航部隊由支援配屬型向主戰主用型轉變。

“新藍圖恢弘壯闊,新徵程激情滿懷。”近年來,第81集團軍瞄準新時代練兵備戰使命任務,聚焦練兵備戰打仗實踐,加強聯合作戰訓練,創新作戰方式運用,突出人裝融合發展,不斷提升部隊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能力,先後完成聯合實兵演習、多方向跨域作戰演習、寒區作戰效能檢驗等重大演訓活動。

該集團軍領導表示:“我們要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激發出的政治熱情,轉化為練兵備戰強大動力,始終把研戰練戰作為第一責任,堅持一切從實戰出發,緊實推進軍事鬥爭準備,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做到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李好 樊龍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1月12日 08 版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