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1月14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相關司局負責同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負責同誌及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出席發佈會,介紹重點人群健康保障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2022年12月8日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疫情防控重點從“防感染”轉變為“保健康、防重症”,緊緊圍繞醫療救治,特別是重症患者醫療救治這一工作重點,全力以赴組織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充分發揮過去三年積累的醫療救治成功經驗和有效措施,堅持早干預、早治療,中西醫結合,多學科診療,新冠病毒感染和基礎疾病治療並重,千方百計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為科學分析研判疫情影響,我們要求醫療機構一方面集中精力實施患者救治,同時,科學、實事求是做好死亡病曆資料的整理、收集、分析和上報。為了提高醫療機構報告效率,我們組織開發了醫療機構死亡病例信息報告平台,於2022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醫療機構自2022年12月31日起,每日報告前一日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情況,沒有死亡病例的實行零報告。另外,我們要求醫療機構將2022年12月8日至12月29日期間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進行了統一收集、彙總和上報。由於數據信息量比較大,為了更加科學、客觀、實事求是地反映我國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情況,本著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我們組織專家對死亡病例進行了系統分析,因此耗時比較長。
通過分析顯示,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國醫療機構累計發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礎疾病合併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齡80.3歲,65歲及以上約占90.1%,其中80歲及以上約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併有基礎疾病,主要合併疾病為心血管疾病、晚期腫瘤、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腎功能不全,由於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和心腦血管疾病加重季節,近期與新冠病毒感染相疊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數比較多,這提示我們要更加關注老年患者,盡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下一步將按照“乙類乙管”傳染病有關規定,及時更新相關數據信息並向社會公佈。
記者:請問實行“乙類乙管”以後全國各級醫療機構開設發熱門診的總體情況,就診人次有什麼變化趨勢?門急診又有什麼變化,這些變化能說明什麼?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現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一共開設發熱門診1.64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4.31萬個。全國發熱門診的診療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達到高峰,是286.7萬人次,之後是持續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萬人次,較峰值時數量減少83.3%,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熱門診和診室的就診人數均呈現達峰以後整體下降趨勢,農村地區也呈現下降趨勢,就是城鄉的趨勢是趨同的。發熱門診新冠陽性感染者的檢出比例也持續下降,峰值是12月20日33.9%的檢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這個趨勢表明發熱門診高峰已經過去。
急診的情況總體呈現了達峰以後持續下降趨勢。全國急診診療人次在2023年1月2日達峰152.6萬人次,之後持續下降,1月12日下降到109.2萬人次,較峰值時下降28.4%。急診當中新冠陽性感染者的檢出率由12月22日的峰值8.8%,之後穩步下降到1月12日的2.9%。這一數據顯示全國急診高峰已經過去。
門診情況來看,整體呈現出正常診療正在逐步恢復態勢。1月12日全國普通門診診療總人次913.5萬人次,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門診患者中新冠陽性感染者占比,12月19日峰值是5.7%,之後持續下降,1月12日占比0.9%。普通門診日診療量持續增加,目前正常診療正在逐步恢復當中。
記者: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疫情信息應向社會公佈,實施“乙類乙管”後新冠病例疫情信息如何發佈?應該發佈哪些內容?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這個問題大家很關心,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甲管”期間,疫情信息每日對外公佈,實施“乙類乙管”以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信息對外公佈的方式調整為與其他乙類傳染病保持一致。由國家疾控局授權中國疾控中心在中心網站上對外發佈。內容包括現有住院病例數、現有重症(含危重症)病例數、死亡病例數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信息。
記者:當前醫療救治強調“關口前移”,能夠有利於更早發現和識別風險人群。請問如何推動新冠重症感染者在社區層面能夠“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做到“關口前移”的關鍵點有哪些?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聞大翔:正如你所說“關口前移”是做到“四早”的關鍵點,從上海來說,儘可能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和網底作用是實現“四早”的抓手。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擴容配置,夯實社區新冠救治基礎。上海市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開設了2881間發熱診室,採取中午連一連、晚上延一延以及一週7天開診的措施,承載了全市超過50%的發熱門診的工作量。另外,在物資配置上將解熱鎮痛藥、抗病毒藥物、氧氣供應、指脈氧保護監測儀等等物資在配置和發放上向社區傾斜。目前,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6300多個吸氧位,輸液位11292個,霧化治療位903個,配置了心電監護儀器1200多台,指氧儀配置了4.9萬個。另外,全覆蓋的配置了數字攝影儀(DR),對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了CT,目前配置40餘台,預計年底前加到50台左右。上海閔行區的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配置CT,這有一個很大好處,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通過肺部影像檢查早期發現,避免病人都紮堆到二三級醫院排隊做影像學檢查。
二是關口前移上加強重症早期發現、治療和分流。推進“早發現”,依託街鎮網格化管理,加強社區重點人群和新冠感染者的健康監測,氧飽和度監測納入重點人群感染的監測內容中,截至現在監測44.5萬人次。在“早治療”方面,社區為患者提供氧療6.5萬人次,霧化吸入2400人次,輸液和注射治療超過18萬人次,培訓社區醫務工作者讓他們掌握和瞭解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方法和適應症、禁忌症等等,這樣對有適應症的新冠感染者,特別是有重症的高危因素或者有向重症發展傾向的患者能夠及時用上抗病毒藥物。在藥物配送上,我們向社區傾斜,目前為止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放了超過6萬盒抗病毒藥物,包括Paxlovid和阿茲夫定,已經使用近4萬人份。“早分流”方面,我們建立了120的家庭醫生呼叫的優先通道,將症狀加重的感染者及時轉運至上級醫院進行診療,全市目前開設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床1.5萬張,過去一個月裡又新增了2.6萬張家庭病床,這些舉措有效緩解了二級和三級醫院的住院醫療服務壓力。
三是資源協同提升社區新冠救治能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納入到醫聯體管理的範疇之內,對口的二級、三級醫院通過駐點巡診、專家派駐和遠程會診等方式提高社區對重點人群的識別、診斷和處置能力。另外加強對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技術知識培訓,共培訓1.6萬人次。
記者:此前經曆疫情高峰的城市短期醫療需求增長較快,不同程度出現了供需矛盾。請問,現在全國各級醫療機構新冠感染者收治住院的總體情況如何?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根據我們的監測數據顯示,現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的數量呈現出連續下降的趨勢。在1月5日達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萬人,之後連續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萬人。其中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收治了117萬人,定點醫院和亞定點醫院收治10萬人,在院新冠感染者占比呈現出連續下降趨勢。1月3日達到峰值27.5%,之後持續下降,1月12日回落到21.7%,較峰值時期下降了5.8個百分點。
記者: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感染新冠以後容易引發重症,在疫情流行期除了積極接種疫苗外,老年人還有哪些有效防護措施?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老年人是新冠感染患重症的高風險人群,因此也是重點防護人群。除了普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外,其他防護措施像戴口罩、手衛生,少去聚集場所,保持社交距離,每天做好通風這些措施還不能放鬆,因為新冠還在流行,我們期望通過這些措施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另外,老年人免疫力比較弱,也是像流感、肺炎球菌等引起呼吸道疾病的脆弱人群,出現重症的比例比較高,所以除了採取疫苗接種的措施外,前面提到的這些措施也非常重要。在三年的新冠流行中,可以看到流感通過非疫苗的防控措施已經降到比較低的流行程度,所以還是要採取非疫苗的防控措施,讓老年人儘量少感染,得到一定的防護。
記者: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是“保健康、防重症”,截至目前全國現有新冠重症病例多少?醫療機構現有床位數能否滿足重症救治需要?對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進展如何?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重症患者的救治始終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指導各地建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綜合救治體系,我們建立國家級、省級專家日會診巡診制度。另外,重症患者的救治還要強調關口前移。在治療新冠感染導致的重症肺炎的同時,堅持新冠感染和基礎疾病並重的治療方式,多學科診療。
通過監測數據顯示,發熱門診達峰2周後,在院的新冠陽性重症患者數量也達到峰值,之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的數量仍然處於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陽性重症患者數量達峰12.8萬人,之後連續波動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陽性重症患者人數回落到10.5萬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夠滿足救治的需要。1月12日在院的新冠陽性重症患者當中,基礎性疾病重症合併新冠病毒感染的為9.7萬人次,占比92.8%。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是7357人,占比是7%。
從數據分析來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以老年人為主。年齡最大的105歲,平均年齡75.5歲。60歲及以上的占比是89.6%。二是普遍合併有多種基礎疾病。具有一種基礎疾病的患者占比40.7%,2種基礎疾病的占比24.6%,3種及以上基礎疾病占比34.8%。多數基礎性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
記者:有網友反映目前對外發佈的疫情信息與群眾感受不一致,接下來新冠疫情監測和信息報告將如何開展?如何保證信息的客觀真實?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疫情信息報告和監測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相關通知,進一步壓實各地責任,繼續以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信息系統網絡直報為主體,做好醫院就診病例的監測和報告。同時,繼續開展病毒株變異監測、哨點醫院監測、核酸和抗原的檢測與監測、部分醫療機構門急診監測、重點機構監測、重點人群哨點監測等多種形式的監測,以及時掌握疫情趨勢變化和病毒變異株的情況,為疫情防控提供基礎支撐。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範(2015年版)》要求,督促各地認真落實疫情信息報告工作,要求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依法、及時、規範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信息。
記者:關於新冠感染死亡判定標準的問題,國際國內都非常關注,請問我國新冠感染死亡病例的判定標準是什麼?與國際上是否一致?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自2020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將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死亡病例判定為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該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其他主要國家的判定標準基本一致。新冠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歸因分析分為兩類:一類是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一類是基礎疾病合併新冠病毒感染死亡。
來源:中國網直播實錄
-
大灣區9名專科醫生及70名廣東省護士下月來港
-
美團:王慧文調任為非執行董事,因希望投放更多時間在其他商業及個人事務上
-
金南佶舉辦2023全球巡迴粉絲見面會,走遍亞洲七大城市、香港&台北都有份!
-
里程碑!美斯攻入職業生涯第800粒入球
-
【追尋夢想】 90 後港男赴英參加電競世界盃 公司力撐贊助開支
-
雅達利簽署收購Nightdive Studios的交易,後者是System Shock Remake的開發商
-
用速度轉移視線|前香港房車賽冠軍女車手 楊嘉怡
-
酒店下午茶:【荃灣酒店春日下午茶買1送1!人均$101起!如置身歐陸花園!法式歌劇院蛋糕+燕窩奶凍 +鴨肝多士+鮑魚酥皮盒】-COZi Lou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