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北京營商環境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北京要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迭代升級改革舉措,始終保特首善之區營商環境的領先地位。優化企業準入、準營、註銷等事項辦理流程,推出更多“一證通辦”事項和“一件事”集成辦服務場景。推進“6十4”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有效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建設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完善要素市場建設,增強政策可知曉可操作性。健全“服務包”“服務管家”工作機制,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如何更好地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誌起委員:完善服務體系,助力北京“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一直是近年來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國際智庫理事長李誌起關注的重點問題。
李誌起表示,過去五年,他看到北京市營商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市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經曆了一個由淺到深、由點到面、由1.0版到5.0版的全方位的變革,這給廣大企業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更高的效率、更加精細化人性化的服務,也讓北京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城市。
“今後,優化營商環境便進入了‘深水區’,碰到的難題可能都將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民營企業融資問題、公平待遇問題,這些都是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李誌起說。
展望未來,李誌起認為北京在營商環境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正在進入深水區,需要建立更加長效的工作機制,構建更加親密的政商關係。要在設企的決策當中更多地傾聽企業家的建議和意見,“讓每一項政策的出台都能變得更加精準、更加人性化、更加溫暖。”
李誌起表示,未來五年中還會繼續關注營商環境,多提意見和建議,多反映企業的困難和需求。他也堅信,北京的營商環境會越來越好。
今年,李誌起帶來的一份提案與“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
李誌起指出,北京市“專精特新”主要面臨著信貸融資壓力較大、準入門檻仍然偏高、培育體系仍需完善、核心技術受製於人、創新人才不足等問題。
對此,他提出要創新擔保方式,完善資金流動引導機制。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引導作用和財政資金的杠杆作用,進一步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完善和發揮好北交所功能作用,加大對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企業的支持力度。
李軍委員:完善營商環境,促進北京民營企業良好發展
北京市政協委員、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兼)李軍便帶來了一份關於完善營商環境,促進北京民營企業良好發展的提案。
李軍表示,為確保首都經濟穩健增長、進一步改善北京營商環境並激發民企活力迫在眉捷。
就此,他建議成立市區級別民營經濟綜合服務局,真正讓民企享受國有企業相似待遇。同時,放寬政策,大力吸引促進北京經濟發展的有用人才,建議加大支持民營企業文化科技及經營管理人才的吸納政策,對特殊人才、領軍人才、國際人才的進京、購房、購車、子女教育予以特殊政策;促進北京房地產、文化、消費等各行各業的健康發展。
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難題,他建議提升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比例並強製考核並予以獎懲,建議擴大政府的擔保和再擔保公司的數量和規模,給民企增加擔保力度,加大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建設,並降低其融資成本。
此外,他還建議,對於高新技術企業,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無差別地給予設備補貼,簡化申請補貼流程,對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成效突出的企業給予一定額度的研發投入補貼。
趙忠委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忠表示,優化示範區營商環境,是彙集專業人才、激活市場主體、促進創業創新,促進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不斷完善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中關村示範區持續強化創新引領,原始創新策源能力顯著增強。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指標雖然在我國適用性廣,但針對性不足。在趙忠看來,目前,北京市缺乏與中關村示範區產業特點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綜合指標。
針對以上問題,趙忠提出結合中關村示範區的特點,對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進行優化。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的基礎上,構建能代表中關村示範區企業發展特點的評價指標,對風險投資、技術入股、人才引進和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方面賦予更高的權重。
要有針對性地對中關村示範區的企業進行訪談和調查,通過指標體係引導和提升營商環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指標體系的良性循環機制。
楊鑫委員:助力企業樹立信心 拉動經濟增長
“今年重點關注提振內需的話題。”博恩資產總裁,博恩兄弟(北京)諮詢有限公司總裁楊鑫提交了“關於助力後疫情經濟發展的提案”,建議抓住當前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的窗口期,提振企業家信心、提振市場信心、提振消費者信心。
楊鑫表示,無論是擴大國內需求、還是優化供給結構,都要以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為前提。只有改善預期、提振信心,擴張性宏觀政策才能有效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要緊緊抓住當前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的窗口期,提振企業家信心、提振消費者信心,採取對增強市場信心有關鍵性作用的務實行動,讓過去三年積蓄的發展動力迸發出來,讓社會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企業家投資擴產創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從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提高消費意願。
同時,在旅遊、餐飲等服務業恢復的過程中,給予仍堅持下來和新開辦的企業一定補貼和稅收優惠。楊鑫建議頒布大額重啟旅遊、餐飲等消費的政府支援項目。
此外,他還指出要提升北交所的融資和交易能力,打造創富示範效應。讓有價值的企業有更強的意願在北交所掛牌,在金融服務業上有更多著力點,帶動行業發展,吸納更多優質企業在京發展,提升就業的環境和質量。並要關注高校、實驗室的重點科技成果的轉化,在轉化過程中給予更多幫助和支持。
何銀萍委員:推進中⼩企業品牌建設,增強企業人才歸屬感
對於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今年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海澱區政協常委何銀萍也提出:針對中⼩企業普遍存在⽤⼈難,尤其缺乏⾼端優秀⼈才的現象,可以從政府層面,為中⼩企業吸引、留住⼈才完善政策措施。比如,拓寬中⼩企業技能型⼈才等級評定、職稱晉陞的通道,完善落戶、⼦⼥教育等配套措施。
面對人才緊缺的現狀,中小企業也需要增強人才的歸屬感。“發揮中⼩企業的‘專精’優勢,全⼒⽀持⼈才在細分領域深⼊研發,為各種⼈才營造寬鬆、愉快的從業氛圍。把員⼯個⼈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起來,打造企業與⼈才的‘命運共同體’”何銀萍說。
此外,她還認為,要進⼀步規範市場⾏為,正確引導中⼩企業的投資⽅向,為中⼩企業提供財政⽀持、管理諮詢、⼈員培訓、信息服務和技術⽀持,幫助中⼩微企業提⾼科學化管理⽔平,積極營造有利於中⼩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落實好惠企政策,建⽴健全政策直達機制,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釋放政策紅利。
何銀萍也建議,要製定相應政策推進中⼩企業品牌建設。“政策環境直接影響到中⼩企業對品牌建設的認識和品牌建設⼯作的⼒度。政府部⻔要製定相應的中⼩企業品牌推進⼯作規劃和⽀持政策,進⼀步加快企業品牌建設,提升企業⾃主創新能⼒和市場競爭⼒,營造中⼩企業發展品牌的良好氛圍。”
新京報記者 趙方園 徐美慧 張建林
編輯 陳莉 徐超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