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設計師盧軍淺談果嶺改造(三)果嶺構造做法

2023年01月16日12:36

  本期繼續連載中國高爾夫球場設計師盧軍關於果嶺改造的文章。

  盧軍  

  高爾夫球場設計師。自1993年開始從事高爾夫球場設計工作,三十年來,球場設計作品逾40座,代表作有榆林沙漠高爾夫球場等。

  果嶺的構造做法

  果嶺的構造基本做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自然砂果嶺。

  第二種是USGA果嶺。

  第三種是加利福尼亞果嶺。

  也有在這三種做法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做法。

USGA果嶺斷面
USGA果嶺斷面
加利福尼亞果嶺斷面
加利福尼亞果嶺斷面

  1920年以前的絕大部分球場都採用自然砂果嶺,而現在只用在當地沙土排水性能比較好的區域。比如,榆林沙漠高爾夫球場及海南山欽灣新的第十七號洞。

  USGA果嶺是在1960年由美國高爾夫球協會推出的一種果嶺建造規範,當時由Marvin Ferguson博士及Lunt、Howard、Morris和 Bloodworth教授參與製定。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訂。從橫斷面圖可以看出,USGA果嶺設置了碎石層和粗砂層,而且在30公分厚的砂層里添加了混合材料,一般有泥炭土和保水劑等材料。

  加利福尼亞果嶺是在1990年加州大學的一份刊物上正式命名的。他們是根據加州大學三十年來對果嶺根部進行的實驗和檢測得出的結論:精選的純砂可以成為高爾夫球場果嶺的最佳根系區。隨之美國高爾夫球協會也將加利福尼亞果嶺和USGA果嶺都作為果嶺推薦做法。與USGA果嶺對比,加利福尼亞果嶺最大的區別在於沒有碎石層和粗砂層,在30公分厚的砂層里不添加其它混合材料。

  USGA果嶺的優點:

  (1) 這是最早的由成熟的理論體系建立起來的果嶺構造做法,它是由眾多學者和技術人員共同研究的成果。在長達60年的歷史中,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完善。儘管有些錯誤理念更正了幾十年,比如持水層理論(perched water table), 還有很多專業人員在持續沿用。

  (2) 在生態環保方面可取得顯著的成效。

  (3) 整個系統的運行還比較穩定。

  (4) 在加利福尼亞果嶺出現之前的30年里,為高爾夫球場的建造做出了很大貢獻。

  USGA果嶺的缺點:

  結構複雜、建造成本高是它的明顯缺點。摻入大量的多種多樣的混合材也會導致排水性能變差、果嶺變軟。

  加利福尼亞果嶺的優點:

  (1) 結構簡單、便於施工、便於控製施工質量。

  (2) 建造成本低,加利福尼亞果嶺在美國的建造成本大約是USGA果嶺的三分之一。

  (3) 節約用水、節約用肥。符合當今生態環保的理念。用水量和用肥量大約是USGA果嶺的二分之一。

  縱觀果嶺建造的發展歷史,早期技術落後,形成簡單的自然砂果嶺。隨著先進技術和材料的出現,發展到複雜的USGA果嶺。再隨著認識的提高,演變到簡化的加利福尼亞果嶺。這個由簡到繁再回到簡的過程和其他行業有著高度的相似之處。

  我們國內高爾夫球場果嶺絕大部分採用的是USGA果嶺。具體原因有很多,最多的理由是誤認為USGA果嶺比較權威、結構比較複雜、排水性能好、成本高(貴的東西一般都好),所以才選用它。這種情況在美國也比較多見。但是,在1990年之後美國很多新球場大多採用了加利福尼亞果嶺。不但降低建造成本,還節約用水。更重要的是在提高果嶺硬度方面效果比較顯著。

  這是因為硬果嶺是好果嶺、好球場的重要標誌之一,果嶺做軟不難,但要保持硬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利福尼亞果嶺採用純砂做果嶺,砂層里不添加有機質,使得果嶺在前期就不會因有機質過量而造成鬆軟。

  美國著名的高爾夫球場設計師Dr. Michael J. Hurdzan,赫德讚博士,他曾任美國高爾夫球場設計師協會主席、果嶺斷面委員會委員。他除了設計完成了100多座球場之外,在果嶺設計、建造、以及果嶺構造方面從事長達四十多年的研究。他有一本專著《GOLF GREEN》很值得從業人員認真學習。本文很多觀點來自於此書和與赫德讚博士本人交流學習的成果。在此也向他致以衷心的感謝。

  在此文發佈之前,我又就南沙球場改造使用加利福尼亞果嶺的做法和赫德讚博士進行交流,他重申:很多草坪總監在養護加利福尼亞果嶺時,擔心純砂果嶺不保水而過度澆水,造成果嶺草根系生長不好。這樣做是不對的。他建議果嶺草處於乾枯與濕枯之間,就是最好的狀態。

  2013年,我們在海南省海口市某九洞球場上,試驗了六個USGA果嶺、三個加利福尼亞果嶺,對比結果也是加利福尼亞果嶺用水量和用肥量是USGA果嶺的二分之一。

  南沙球場的果嶺選擇了加利福尼亞果嶺做法,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果嶺的平順度、硬度和速度。由於純砂中不添加任何有機質,使得果嶺草坪在生長前期速度稍顯緩慢,但在10到12個月之後表層的有機質含量就會顯著提高,到那時草坪的生長速度將恢復正常。

  南沙球場改造後的新果嶺使用兩個月以來,在不採取任何附加措施的前提下,果嶺硬度表現很好。

南沙球場山場3洞果嶺基槽排水和純砂回填。圖中木樁上的紅色標記為壓實後的填砂厚度。
南沙球場山場3洞果嶺基槽排水和純砂回填。圖中木樁上的紅色標記為壓實後的填砂厚度。

  南沙高爾夫球場山場果嶺經過這次改造後,在果嶺總面積稍有增大的前提下,保證了每個果嶺具有21個洞杯位置,給後續的草坪的管理提供了方便。變化豐富的果嶺表面,給球員創造出豐富的戰略性洞杯位置,也增添了擊球的趣味性。在剛剛結束的“翰林杯”比賽中好評如潮。

  而每個果嶺的21個不同擊球難度的洞杯位置,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18個果嶺,21個不同難度的洞杯位置形成的組合對球場經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篇文章“康多爾洞杯位置管理法”中詳細介紹。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