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宇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巨大威脅,全球經濟遭受重大損失。中國對遭受疫情國家感同身受,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始終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為全球抗疫作出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給世界帶來信心和希望,開闢了衝破疫情至暗時刻的前行之路。
三年來,中國為全球團結抗疫作出巨大貢獻
2020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時首次提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凝聚著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是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維護和促進全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在這一理念指引下,中國始終站在國際抗疫合作“第一方陣”,秉持疫苗公共產品“第一屬性”,擔當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隊”,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中國已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劑新冠病毒疫苗;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0多個國際組織共同舉辦疫情防控診療交流活動300餘場;向34個國家派出抗疫專家組。
中國最早承諾將新冠病毒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最早支持疫苗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中國倡導全球疫苗合作行動,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夥伴關係倡議,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發起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中國迄今已與20個國家開展合作生產,形成10億劑年產能。中國疫苗成為人民的疫苗、世界的疫苗、可及的疫苗。
三年來,中方始終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及時分享疫情信息和數據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確定病原體,堅持第一時間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三年來從未間斷,為各國疫苗藥物研製工作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吳尊友指出,中國對每一起疫情以及一些重要病例都進行了毒株的分離、監測,及時瞭解變異毒株的重要特徵變化,並第一時間分享給國際社會。
中國始終支持和參與全球科學溯源,分享了最多的數據和研究成果,也是迄今唯一多次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專家組到本國開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的國家。這充分體現了中方的開放、透明。中國同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經得起曆史的考驗。
自2020年1月中方主動提出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建立技術交流機制以來,中方專業技術部門、有關專業機構和專家一直同世界衛生組織保持著密切溝通。據不完全統計,雙方在新冠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疫苗研發、病毒溯源等領域開展技術交流60餘次。中國以實際行動有力支持了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應對新冠疫情挑戰的國際合作。
中國在優化調整自身防疫政策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自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以來,中國繼續秉持公開透明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有關信息和數據。2022年12月9日、30日、2023年1月3日、5日和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同世界衛生組織在各種會議場合進行了交流溝通。中方通報了中國疫情防控救治有關情況,深入闡釋了優化防控政策的背景和依據,全面介紹了中國疫情形勢和變異株等情況,並就疫情形勢、臨床治療、病毒變異監測、疫苗接種策略等問題進行了技術交流。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中方同世界衛生組織舉行的技術交流會開得非常好,取得了積極成效。中方提供的有關信息和數據有助於各國科學家瞭解病毒演變情況,使國際科學界樹立了對中國疫情防控的信心。多國駐華使節和外國在華工商界代表均對中國從實際情況出發所作的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表示認可和支持,認為這是保障人員貨物流動暢通和經濟疫後複蘇的有力舉措。
但同時,少數國家罔顧科學事實和本國疫情實際,仍執意針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這些不合理舉措不僅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和尊嚴,更侵犯了中國公民的人身權益。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採取對等反製措施,有力回擊了相關國家借疫情進行的政治操弄。
中國堅定不移推動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新冠疫情全球延宕,關乎各國發展命運。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應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挑戰的人間正道。
生命健康權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也是超越國界和種族、人人應該平等享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中國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定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號召國際社會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攜手應對,護佑世界和人民康寧。
當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存在諸多短板,全球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遠未形成,國際公共衛生資源匱乏,逆全球化使全球公共衛生體系更加脆弱。中國倡議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堅持推動建立健全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長效融資機制、威脅監測預警與聯合響應機制、資源儲備和資源配置體系等合作機制。建設惠及全人類、高效可持續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築牢保障全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堅固防線。中國會繼續履行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積極參與疫苗多邊合作,推動與應對疫情能力薄弱國家和地區的疫苗聯合研發生產,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