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22年1月我入手了MacBook Air,9月又入了iPhone 14Pro、AirPods Pro2與watch 8,加上我手上M1版的iPad Pro,Apple全家桶湊齊,正式開始了Apple生態圈的使用。在同時Android與iOS雙修/macOS與windows雙修的一年時間里,Apple全家桶到底帶來了怎樣的體驗?以及有哪一些不一樣的配件值得推薦?這是我今天分享的內容。

macOS與windows
我就不吧啦說一大堆了,直接說總結先說優點:1.macOS娛樂內容更少,娛樂性更弱,更容易半強製專注於工作;2.macOS通知系統更適合沉浸式工作。通知強度降到最低,但又不是看不到的狀態;3.macOS有更舒適/穩定的軟件體驗,雙平台的軟件大部分也是macOS的更舒適;4.高解像度(4K及以上)支援、系統動畫流暢感、舒適感一流;5.更低的出錯幾率,包括系統崩潰、藍屏、垃圾流氓軟件、軟件崩潰等,在macOS上基本沒有;6.MacOS的筆記本電源續航與散熱一流,超越win筆記本兩倍的快感。

再說缺點:1.娛樂無能。別說什麼3A大作了,就那麼幾個。就連基本的看視頻愛優騰什麼的,你都沒有windows上來得舒服。再加上Nvidia和Apple一直不對付,N卡基本短期內不會出現在mac上,加上現在新架構,更加不可能了。而Apple自家的集顯,入門級別,打打LOL就好了。Apple全面轉向ARM架構,M系芯片雖然意在於打通電腦與平板電腦之間的隔閡,但從應用的兼容性上,Apple還沒有為開發者提供更多支援,macOS平台的遊戲短時間看不到未來。

2.工程設計類不兼容國產軟件。建築行業所有跟cad有關的附加內容,天正、探索者等一概沒有MAC版;3.銀行、政府等網站兼容性弱。需要U盾的、需要Ukey的、各種需要老IE閱覽器的網站,支援性差;4.office深度應用問題多。在上一篇文章裡面,大量的會計大佬、數據大神、文檔高人指出,微軟的office在macOS下進行office較為高階複雜的使用時,word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問題,excel的函數也許多不適用。

我是一個電腦重度使用者,MacBook Air有,windows的台式機與筆記本都有。對於不是工程狗,不是深度office使用者(如複雜的函數),不需要經常登錄國企政府辦公網站的,以及銀行系統支援macOS的,macOS還是非常建議嚐試的。尤其是圖片、視頻、文字工作者,macOS能讓效率進一步提高,如果還經常需要帶筆記本外出的,那目前MAC筆記本普遍續航很強,比如我的MacBook Air一天中度使用都能堅持。

學生、行政狗做筆記學習、看PDF、聊天溝通、網站閱覽、簡單使用office做點方案與PPT等,既能避免過多的娛樂,保持很高的專注度,又能有極好的舒適度與續航;而從修圖macOS是完全勝任的,與windows基本沒差;輕中度的視頻工作者使用macOS也是非常合適的,除非大V級別 對PR、達芬奇等各種插件使用需求都非常高的時候,還是得windows才行,目前M系芯片有一些插件適配的問題。

至於其他人,大家就各自掂量吧,mac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了,對絕大部分人來說。
iOS與Android
iOS的優勢我之前有說過,封閉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三大優點:嚴謹的隱私保護、安全的系統保障、一流的系統流暢度及軟件體驗但是這裡面,第一點許多用戶根本沒有感知;第二點,用過Android被那些垃圾軟件殘害過、丟過手機找不回鎖不住的用戶,就會有很明顯的感知;而系統流暢度與軟件體驗上,卻是最直接的體會。但隨著目前Android逐漸升級與進步,國產品牌優化後的Android系統逐漸把隱私保護做得更好,曾經最被詬病的權限、互啟動正在逐漸改善,而系統流暢度與軟件體驗上,也在軟件與廠家的優化下,越來越接近iOS了。而相比起Android的優勢操作手感上,iOS就真的是弱爆了,Android上許多年的左/右邊緣往中心滑動返回上一步的操作,至今Apple都沒去做好,支援得非常差,許多時候還要手動點擊左上角的返回鍵。更不要說微信使用長截圖、轉發圖片文字需要多一個步驟、沒有電話錄音等細節了。

Apple轉Android的用戶,感受是高級感下降了、不少功能似乎找不到了,一定時間適應後會發現更順手了,只是高級感似乎還是差點。Android轉Apple的用戶,更多的功能沒有了,比如長截圖、錄音,這在職場很多時候就是救命的功能,更多使用習慣你都要放棄了,因為手勢大部分都不能用,雙手操作成為常態,雖然高級感提升了,但在操作上回退5年的感覺真讓人難受。至於充電,就不說了吧?iPhone14 Pro已經可以30分鐘從0%衝到50%了!對比國際品牌三喪的30W快充是差不多的哦!就別跟國產那些67W起步、120W中等、240W高端的快充比了吧,都不在一個宇宙維度了。
iPad與Android平板
在遊戲體驗上分兩方面說,一方面是單平台遊戲,ipad的質量與體驗感是完勝的。Android那些獨立遊戲,大部分解像度要適應N種比例就已經很吃力了,更別提流暢性與體驗感了。

金鏟鏟不需要寬視角就還好

王者榮耀的視角就...從大熱的跨平台遊戲如原神、王者榮耀、吃雞、金鏟鏟來說。雖說A系芯片很強,M1更是超強,但那個4:3的比例根本就不是打遊戲用的嘛!因此遊戲體驗上,Android平板會舒服一點,核心就是16:9的比例,更符合遊戲習慣,視角更舒服一些。

電影畫面在ipad上面巨大的黑邊在橫向觀看為主的愛優騰B站及電影美劇,在豎向觀看為主的小紅書、抖音上,ipad就是完敗的,因為無論橫豎屏視頻都是從手機屏幕的比例進行製作的,ipad怎麼用都是有黑邊,舒適度大大降低。

而學習、筆記、閱讀、辦公方面,ipad就是絕對的王者了,筆記軟件、閱讀軟件、PDF軟件、辦公軟件上都是絕對的一流體驗,觸控筆的體驗也是非常舒適,這一類用戶直接衝iPad Pro12寸絕對值得。
Apple Watch與其他智能手錶
手錶對每個人的作用太不一樣了,我僅從自身的角度來分享體驗。
運動記錄

運動記錄上,Apple的運動記錄與打卡記錄是做的最舒服的,三種運動圈圈打卡,幾乎是最豐富的運動記錄,從健身房到跑步全覆蓋,對於喜歡運動的人來說,Apple Watch是非常舒服的一種選擇。
聯動功能與手錶端APP

對我來說,微信、短信等各種信息我不需要推送查看,手機看是我的習慣。Apple Watch對我最大的用處就是提醒我來電話了,特別是手機靜音不知道放哪裡了、冬天衣服太厚手機在口袋震動感受不到的這些時候。至於聯動功能與其他APP,基本不用~~哦對了~最近開始用血氧測試了,沒辦法,怕死是本性。
裝飾

Apple Watch在實現上面兩個功能的時候,它還有個超越價值的功能,就是裝飾。帶這個,不就類似女生戴潘多拉手串,金鐲子,玉鐲子差不多?

而且難得的是,可以玩的花樣實在是太多了,錶帶各種換,表盤還可以配合錶帶的顏色,可以讓直男屬性的數碼產品一下變得潮起來。三千塊的手錶,戴個三四年還不行嘛?比買個四五位數的機械表,要好玩多了。
AirPods Pro2與其他藍牙耳機

我目前手上主力的耳機有Sony的1000XM4、FIIL CC Pro2還有APP2。雷蛇那些打遊戲的耳機就不說了。與全家桶產品高度方便使用,這是第一感受。在平板、手機與MacBook Air三設備商進行切換使用,最方便的還只有Apple自家的耳機,靠近盡可以自動選擇配對,而不需要跟其他藍牙一樣要長按進入配對模式,比較麻煩。APP2的音質與降噪,都已經達到了優秀的水準。APP1的時候,音質一直被人吐槽,我日常佩戴也就是地鐵或是在外辦公時候使用,對音質就沒太大感受;但是降噪方面,2比1提升超級巨大,而且價格上也沒有多大的差距,個人覺得完全入手。
必買的配件推薦
雙肩包-地平線MOMENT

一個好的包包,比任何配件都要重要,畢竟外出需要靠它來保全設備啊,地平線MOMENT是專門買來攜帶Apple全家桶外出使用的。無性別的設計無論是男女生背上它都完全不會有違和感。

因為主要是妹子出差與辦公室用,所以選擇銀黑色的配色,整體搭配中性又不顯得老氣,商務感很強。材質上採用了兩種皮質在外部,有朋友還問我是哪一個奢侈品牌。

雖然不是專業攝影包,但是回彈性極好的填充肩帶配合一體成型的後隔熱槽,形成舒適的人體工學結構,就算把Apple全家桶都放進去再加上日常用品,背負感也非常舒服,不會有勒肩膀的感覺。

內部兩個拉鏈袋子夠寬夠大。

前方隱藏的磁吸袋子。多袋子設計也是非常適合日常出行,耳機、U盤、移動硬盤、手機都有不同的空間可以使用,而且空間也都足夠大,隱蔽性、安全性也高。

內部設計有2個隔層,最裡面放MacBook Air,上一層放iPad Pro,簡直不要太完美!

除了前開口的左右側面可以打開拉鏈實現更大的敞開外,後置拉鏈可以讓用戶單獨且快速的取出筆記本,非常方便且保護隱私。兩個側面袋子放水瓶深度也足夠。

我家共有MOMENT的兩個款式,一個是我背的正常款,一個是妹紙背的mini款,除了尺寸其他設計都是一模一樣的。

顯示器-聯合創新 27M2U-D

顯示器是MacBook Air在家裡的擴展,通過它你可以擁有4K的大屏幕,變成台式機的感受用起來也會更舒服一些。我非常推薦在給MacBook Air選擇顯示器的時候,選擇27寸的4K顯示器,這樣在視網膜技術上算是最接近Apple自家顯示器以及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了,比如我這款聯合創新的27M2U-D。

它除了27寸4K解像度這個點超級匹配mac外,採用2304顆Mini LED燈珠作為光源,6顆燈珠為一組,共有384個控光分區。也因此做到了雙99%色域(adobe與DCI-P3),這基本就滿足了Apple全家桶在顏色上的高要求,讓我們不用去苦惱mac屏幕與顯示器屏幕顏色不一致的問題。

多種模式切換,非常適合做設計的用戶使用。

此外這台顯示器更是支援了HDR1000認證,用來看電影看視頻是非常nice!超高的亮度能讓我們獲得更好的視覺享受。

作為一台MacBook Air用的顯示器,他還帶有65W的C口反向充電,用戶可以用一根線連接顯示器,既能實現屏幕的擴展,也能給筆記本實現充電,一舉兩得,這是Apple筆記本用戶購買顯示器一個最基本的配置了。

外觀上,似乎27M2U-D就是為Apple全家桶而生的,全白的外觀去掉了同款27M2U的那些燈光,看起來更加的淡雅與高級了,而且價格上也下降了不少,Apple電腦的用戶完全值得一試。
升降桌-樂歌E5-HD

升降桌我目前已經有三張了,最新買的這張樂歌E5-HD已經是第四張了,也是第三張樂歌了。從三張桌子不同時間購買的經驗來看,這是一個願意聽用戶意見,並願意把細節做好的品牌。基本都是買樂歌還是因為服務,比如這款E5-HD提供5年質保,10年免費維修,以及免費上門安裝的服務,這服務還有什麼好說的?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升降桌都存在一個問題,桌面底部電機的線路不好整理,非常不方便。樂歌使用一個磁吸的蓋板把線藏在裡面(灰色部分),用戶甚至都不需要捆綁,線胡亂塞在裡面蓋好就可以了。而且蓋板後面還有一個獨立的理線架,方便電腦各種電源線收納起來,很方便。

E5-HD採用的是雙電機,比無反機穩定性與升降速度更好,雖然無反機也很穩,但是無反機的原理就決定了不如雙電機的好用。桌板環保級別為E0,對比大部分品牌採用的E1級別要良心很多。升降聲音非常安靜,就算半夜工作也完全不會有什麼影響。

控製器也直接把常見的1-4個預設檔位改成了站檔、坐檔以及1檔、2檔,更加直觀。升降有遇阻回退功能,上升或是下降過程中遇到阻力就會停止並回退,可以避免升降過程中碰到傢俱或是壓到東西,此外也有童鎖功能,比較貼心。

平時無論修圖還是碼字,我經常一坐就是一天,久坐的危害性真的太大了,加上疫情大家都陽了,身體變得更差了。於是使用樂歌的升降桌站半小時,再坐半小時,就是我最好的緩解方式了。

站姿調節下,剛好在手臂自然下垂,手肘約90°角的狀態是最合適的。而坐姿下,讓人體工學的扶手恰好的與桌面連接,讓手臂可以舒服的放在上面,就是推薦的了。

這在固定桌子下是無法想像的,而使用升降桌就可以輕易實現。尤其是家裡2個人使用電腦桌,身高不一樣,4個預設檔位就可以很好的分工,很方便。
U盤-雷克沙P30固態U盤

我手上的MacBook Air是8G+256G的丐中丐版,256G的硬盤基本也就用來做系統盤了,因此移動硬盤/U盤是使用Mac必備的東西。U盤的好處是更小,不需要帶線,用來裝成果給用戶,什麼電腦都可以使用,缺點是容量不夠大,速度慢。但今年新買的雷克沙P30固態U盤卻沒有這些問題。

它是一款USB 3.2 Gen 1協議的產品,官宣讀取450MB/s,寫入420MB/s,這在U盤裡面是頂級的存在,已經是移動硬盤的水準。而且最大提供1TB的空間可以選擇,這跟我手上幾個移動硬盤一樣的容量了!

CDM軟件實測下,1T的版本讀459MB/s,寫457MB/s,完全超越了官方宣傳的速度!

而在數據比較保守的AS SSD Benchmark下,讀取也有456MB/s,寫入也有428MB/s的速度!真可謂是最強U盤了。

MacBook Air因為沒有USB的A口,使用擴展塢插在USB3.0的A口上,讀取能達到333MB/s,寫入能達到317MB/s,速度也不容小覷。

外觀上採用一體鋅合金材質,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金屬質感很強,特別是那個附帶的頭層小牛皮做的皮套,手感很好。第一次用這個提交成果給客戶,客戶拿到就發信息來說,你那個U盤很高級啊!自己用也很方便!於是這個256G成為我交付成果的必備U盤了,成果交付安全,用戶拿到還能自用,一舉兩得啊。

而且出廠預裝了256位AES安全加密軟件,可以在給用戶交付重要的成果時進行加密,密碼單獨告知用戶即可,這樣即使快遞途中丟失也不用擔心重要資料泄漏了,非常安全。
移動硬盤-LaCie Portable SSD固態硬盤

而在移動硬盤方面,C口的移動硬盤也是用得非常多,但就比較偏向於自用多一些,比如這款LaCie的固態硬盤就非常符合Apple的氣質,是我外出最喜歡帶的一款。外殼採用鋁合金工藝,跟MacBook Air的外觀非常貼切。

因為採用了鋁合金材質,整個硬盤重量僅有45g,隨身攜帶幾乎是零負擔。

我這款是500G的容量,同時兼容雷電3與USB3.2 gen2(10G),在win下用CDM實測讀取可以達到1035MB/s,寫入可以達到922MB/s每秒,要知道許多人電腦的C口最大都只能支援512MB/s而已,所以這塊硬盤完全具有戰未來的實力。

保守一點的AS SSD Benchmark,讀取也有944MB/s,寫入也有867MB/s的速度!

而在我的MacBook Air上,使用Disk Speed Test測試讀取能達到610MB/s,寫入能達到733MB/s,速度非常優秀。

LaCie是提供了三年質保,購買產品附送3年內Rescue Data Recovery Services原廠數據恢復服務1次,當然希望我永遠不要用上這個功能。
內膽包-Native Union

這是一款,在Apple官網在售的產品~

Native Union這個牌子,在果子圈裡面算是挺火的,跟貝爾金一樣同屬於Apple的親兒子,只是區別在貝爾金更專注於充電方面,而Native Union更專注於包包與外殼等配件,在設計、材質做工、產品方面比較優秀。

採用織梭防水面料做表面,耐磨且防水,而且在拉鏈上也做了防水設計,非常注重細節。

在面料跟內裡植絨墊子的中間,它還專門做了緩衝層,對一個單拉鏈的手拿包來說,保護是做得非常到位的了。

你看我放MacBook Air在上面壓著,整個包包的厚度居然有這麼高,保護層可見有多好。

而且沒有過多的設計,又有充分的細節設計,是它與MacBook Air非常貼合的一點,關鍵是這個橙色我當初是一眼就愛上了。
Twelve South Curve

Twelve South的支架,在果子圈裡面出名靠的是它這款最經典的支架,這款CurveSE也是一款在Apple官網銷售的優秀產品。

平時它就是這麼簡約的樣子~

當初一眼愛上的設計,就是這個即能滿足散熱的需求,又能很好的放置筆記本配合鍵盤使用,日常筆記本作為主機使用時,放在旁邊可以充當副屏,角度非常合適。

能在Apple官網出現的產品,細節是一流的,無論是角度、支架上的膠墊、底部的防滑墊,能想到的細節都給你做好了,目的就是讓我們使用的時候隨放隨拿。
擴展塢-Satechi Pro mini

之前的擴展塢老有一個線掛著,一開始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後來看到Satechi這款擴展塢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擴展塢還可以這樣啊!

它很巧妙的使用2個雷電接口實現穩定的轉接,提供了2個USB A口、2個C口、1個網線接口以及1個3.5mm的耳機接口。USB4端口集數據傳輸、充電、視頻輸出於一身。

最特殊的是,擴展塢上其中一個C口是最新的USB4規格,而且是USB4裡面高規格的,支援40Gbps 傳輸速度與96W充電功率的版本,這一點就是戰未來的技術了。

當我們使用這樣的擴展塢的時候,才會有一種頓悟,原來擴展塢可以這麼方便,這麼小巧。

跟上面的U盤與移動硬盤放在一起,會發現他們的尺寸相差不大~非常輕便啊有木有!

插在USB4的接口上進行測試,我支援10G速度的移動硬盤讀取速度達到了841MB/s,寫入速度也達到了683MB/s,速度非常給力!
ipad桌面支架-Twelve South Hoverbar snap

ipad的桌面支架上,Twelve South是目前市面最強的了沒有之一。首先就是兩種形式的安裝方式就很出彩,常規帶底座的大家一看就懂,特殊的是夾板模式除了可以夾在桌面以外,還可以夾在廚房上櫥櫃等高處位置,方便用戶看菜譜什麼的,非常厲害。

因為太好用了,所以我吃飯的時候、碼字的時候,都是用這個架子,我是用底座安裝方式,它的核心特點就是穩,不像一些ipad/手機架子,高一點、往前傾一點就倒下了,Twelve South這款架子採用了鋁合金材質,底部有加厚加重,這是穩若磐石的原因。

高低角度隨意調節,底座上有一條槽,專門用來放筆,有沒有很貼心?

大力夾可以360°旋轉,橫豎屏都很方便,而且通過圖片就可以看出來材質非常厚實~

鋁廠鍵盤-ZX75小王子聯名款

鋁廠剛剛推出的ZX75小王子聯名款,是還沒發售的時候妹子就被種草了的。前兩天發售了立刻下單!拿到手後迫不及待的開箱,鍵盤除了本體外,還帶有macOS的替換按鍵、拔鍵器、拔軸器及清潔刷這些鋁廠常規配件外,還帶有小王子卡片一套。

作為一款81鍵的鍵盤,有著當前最頂級的配置了。藍牙/2.4G/無線三模連接,RGB的可調燈光,非常實用的旋轉按壓軸,定製的“小王子”軸體,還有一顆金屬的金色小王子鍵帽。

定製的小王子軸是跟紅軸相似手感的線性軸,手感輕盈順滑,輸入輕鬆,除了適合碼字以外,很明顯也是照顧到了女生對機械鍵盤軸體手感輕盈的需求。

在右上角的的旋轉按壓按鍵,功能性很強也非常實用,建議每一個鍵盤都有這個作為標配。不要以為它僅僅是一款外觀聯名產品,除了所有鍵帽都是熱昇華鍵帽外,所有的軸體都是可以替換掉的,玩家可以自行定製其他軸體替換,還是非常替專業愛好者考慮的。

配備了6000毫安的超大電池,官宣在不開鍵盤燈的情況下,充滿電藍牙模式可以使用300天,這個續航能力是我目前手上鍵盤最強的了。

作為一款windows及macOS雙系統的鍵盤,使用2.4G連接台式機,藍牙鏈接Mac,很好的滿足了在win台式機與mac筆記本之間的切換需求。

最不推薦的配件磁吸-鏈式錶帶

一開始覺得非常方便,磁吸就可以不用扣,後來又一次坐地鐵不小心被人蹭到了一下手臂,剛好碰到了磁吸的末端,手錶居然掉了!才發現這個錶帶真的不適合社畜,太容易被碰到導致打開磁吸鏈條導致掉落了。目前閑置兩條,丟了心痛,用了怕引發更大的心痛。
夾縫式-筆記本架

愛否這款筆記本支架,之前買的時候覺得還沒什麼,挺好的,後來用了Twelve South的那個Curve支架後,才發現這種夾縫的真難用啊!太寬不行,會歪,太緊不行,拿取不方便,而且沒法做副屏,驗指紋、做副屏什麼的都不方便,從我個人角度來說不推薦。
總結

關於Mac與win哪一個好,我想真正用過的人會很清楚他們的區別在哪裡,每個人更喜歡用哪一個也完全都有自己的喜好,也沒有哪一個能完全的替代另一個,2021年,M1版本的mac在視頻上強到讓所有的win黨瑟瑟發抖,而2022年末,win在視頻上又扳回了一城,這種你追我趕一是得益於兩個系統軟件廠家的不斷努力,二也是得益於顯卡廠家與CPU廠家的競爭,繼續卷下去吧,反正收益的都是我們。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