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的現場談判於今年1月5日在北京啟動。整個談判持續4天,於1月8日結束。在這4天時間里,談判專家5人一組,多個會議室同時進行,共開展了百餘場談判。
此次談判的藥品涉及腫瘤、罕見病、新冠病毒感染治療等上百種臨床用藥。包括Paxlovid、阿茲夫定片和清肺排毒顆粒的三款新冠治療用藥被納入談判範圍。除了新冠治療用藥,多款呼吸道疾病用藥、抗病毒藥也是今年目錄調整受關注的藥品。
按照談判規則,現場談判先由企業方報價,企業方有兩次機會報價並確認。如企業第二次確認後的價格高於醫保方談判底價的115%,談判失敗並自動終止。如果企業報價進入了談判底價的115%範圍內,則進入磋商階段。最終企業的報價突破底價,談判成功,藥品按程序納入醫保目錄。
“基本上,雙方都希望成功。企業進入廣大的市場,患者以更低價格用上新藥,國家醫保目錄又有更新,這是多贏的結果。”1月5日,一位談判組專家在談判現場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首次報價過高,醫保方直接提示“一定要有誠意”
談判現場,醫保方談判組組長需要現場開啟裝有藥品底價信息的信封,再交由談判組其他成員傳閱。醫保方掌握底價,由企業方進行報價,談判主要圍繞價格進行。
今年,多款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治療用藥進入談判範圍,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創新性、技術含量較高的藥品。
“兩次報價,第一次是關鍵。你們這個報價,離底價的115%還相距太遠了,一定要有誠意。”在一款治療哮喘病的藥品的談判現場,談判組組長對企業的報價作出回應。
醫保方的談判組組長對企業給出的報價有些著急,他建議企業方再充分考慮一下。“我們前期有過充分的溝通,為什麼給出這樣的報價呢?”這位談判組組長因企業出價過高而直接給予提示。
企業方現場討論後,主要談判代表離席向公司負責人請示。
經過幾次交流,企業給出了新的報價,但仍未觸及底價。“再降2塊錢,已經有一點誠意了,但還沒有最大的誠意。”
企業談判代表再次離席。
“給總裁打了電話,我們再降2塊錢。”企業方磋商後再次降價。
企業的報價不進入底價,就意味著談判失敗,而底價是前期由國家醫保局組織相關專家測算確定的。在現場,醫保方給企業方明確的提示就是其報價是否進入了底價的115%以內。企業根據這一信息,給出最終報價。
“確定嗎?”談判組組長最後詢問企業代表。
“確定。”企業談判代表最終確定報價。
“本次談判成功。”因企業給出的報價最終觸及底價,談判組組長宣佈談判成功。
事後,這位談判組組長告訴記者,底價是確定的,企業的報價如果進不了底價範圍就意味著談判失敗,“其實我們和他一樣,都著急。”
“靈魂砍價”頻現,盡最大可能讓老百姓用上好藥、新藥
醫保談判過程中,降價不是唯一目的,但最後的現場談判,價格是核心議題。
在談判過程中,企業方常常向醫保方介紹其藥品的創新性、生產成本,但觸及底價才是談判成功的決定性條件。而醫保方會強調中國市場廣闊、藥品進入醫保後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這是談判的一大“籌碼”。
“你們讓一毛、一分利,都是惠及全國的乙肝患者。乙肝是門診特殊病,報銷的比例非常高,這也意味著全國老百姓將大量使用你們的藥。”在一款治療乙肝藥品的談判現場,談判組專家和企業談判的價格已經圍繞小數點後兩位數進行磋商。
每個談判現場,都有類似的“靈魂砍價”。
“26.8,吉利。”企業方報價,“我們這個產品報價已經很低了,而且是國家基本藥物。”
“26.6,六六順。”醫保方回價。
在另一個針對治療結核病藥品的談判現場,談判組專家同樣強調門診特殊病報銷政策,以及藥品進入醫保後的巨大市場。
“醫保基金是有限的,我們在有限的基金支撐下,盡最大可能讓老百姓用上好藥、新藥,就是和企業共同找到能接受的價格,實現醫保、企業和13.6億參保人的多贏。”一名談判組專家說。
新京報記者 吳為
- 關鍵字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