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京郊“萬人早市”銷量翻番 擺攤到年三十

2023年01月19日18:59

臨近春節,對聯、年宵花、炒貨、年糕等年貨,進入了一年中銷售最旺的時候,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六,記者實地探訪了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萬人早市”團河早市,瞭解到市場商戶常見的年貨品類銷量翻番。

緊鄰觀音寺街道團河社區,團河早市占地面積大,攤位商戶多,現有270多個攤位,經營蔬菜、水果、肉蛋等多品類。一到節假日,團河早市的客流量達到上萬人,也因此被人們稱作“萬人早市”。每年的春節前是市場一年中客流高峰期,團河早市相關負責人樊貴芬向記者介紹,春節前市場客流量比平日多了一倍,水果、肉類、蔬菜等市民年前需求量比較大的品類,市場的價格普遍低於超市,年前供應量充足。

春節前,市民來早市購買鮮花。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春節前,市民來早市購買鮮花。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臘梅鮮切花熱賣

一早,市場的停車場漸滿,商戶們的攤位上已經碼放好貨品,來往的市民帶著小推車採購了不少年貨。記者發現,有不少市民除了採買些必備的食品,還有的會採購些“年宵花”裝點家裡過年的氛圍。通常在年跟前上市的花卉被稱為“年宵花”,這些花卉都有美好的寓意。

商戶小張一年四季都在團河早市賣鮮切花,臨近年頭,他一個人幾乎忙不過來,小張的攤位上,每天鮮切花銷量比平時多了一倍。小張的攤位在市場中心位置,緊鄰對聯區域,客流量大,加上鮮切花種類多樣。不到十點鍾,迎來客流高峰期,攤位前站滿了詢價的市民。

花卉的攤位前擠滿了挑選的顧客。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花卉的攤位前擠滿了挑選的顧客。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記者注意到,雖然各色花卉顏色不同,但紅紅火火的臘梅最多,也是最暢銷的品種之一。小張向顧客介紹,春節期間臘梅鮮切花放在水裡,可以存活半個多月。此外,小張的攤位上,百合花、康乃馨也是“銷量王”。

年前生意好,小張也不著急回家,由於家離市場也比較近,小張打算擺攤到年三十,收攤回去還能趕上家裡的年夜飯。

“候鳥”商戶應景賣春聯

團河早市設有部分臨時攤位,會根據時令需求進行調整,有的商戶也會隨之售賣應季商品。賣對聯的老李算是市場的“候鳥”,夏天賣西瓜,年頭賣對聯。

今年老李的攤位上添了電子鞭炮,遙控器一按,劈里啪啦的鞭炮聲添了不少年味。老李的攤位不小,攤位四周和地上展示著不同的對聯、福字,還有掛件擺飾,老李說今年的小兔子、綵燈都很有特色,受到屬兔人們的喜愛。

早市上售賣福字的攤位。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早市上售賣福字的攤位。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市場里來往的市民,基本上都採購了大包小包。兩位來自周邊社區的市民來採購年貨,邊商量著年夜飯菜譜,邊採購食材,他們向記者介紹,對聯是家裡每年的必備品,年夜飯要葷素搭配,還得準備點韭菜,年三十包餃子。

記者發現砂糖橘、豬肉等攤位客流量大,這些也是市民採購較多的年貨產品。此外,車厘子、炒貨等商戶也為年前的這一波銷售旺季,準備了品質好的上乘貨。

水果攤位也很受市民青睞。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水果攤位也很受市民青睞。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年糕銷量比平時多數倍

到了臘月底,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蒸“年糕”的習俗,用糯米、大黃米和紅棗作原料,一層糯米一層紅棗蒸製而成,吃起來又黏又甜,寓意年年高昇。早市上的年糕商戶正忙著接待來往顧客,二維碼收錢到賬的聲音此起彼伏。

“眼下,年糕的銷量比平常多了好幾倍,現成的年糕切成片,回家用蒸鍋蒸上幾分鍾就可以食用,比起以往和麵蒸年糕簡單方便了太多。”年糕商戶介紹,過年了,人們還少不了涮火鍋,配菜酸菜、豆皮和寬粉是熱銷品。

在乾果區檔口上,熱銷品葵花籽已經碼放成垛,海鹽味、焦糖味、原味等正在隨時補貨,年前的銷售高峰期,每天的銷量達到了400多斤。

在主食攤位上,記者還看到了極具特色的黏豆包和驢打滾,以前過年才能吃到的小吃和主食,現在一年四季常見。每到春節人們購買這些傳統吃食,有的吃個念舊和情懷,有的也被寄予了美好寓意。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陳璐 王巍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