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跨境結算:跨境人民幣使用場景不斷拓展,連續三年成為灣區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2023年01月19日19:13

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的穩步增長,有利於推進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

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同時也是第一外貿大省,近年來廣東省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迅猛。

1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央行廣州分行獲悉,2022年廣東省跨境人民幣業務量達5.9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同期本外幣跨境結算的44.4%,較上年度增長2.7個百分點;其中貨物貿易項下跨境人民幣業務量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29.0%,成為拉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增長的主要引擎。人民幣連續三年成為大灣區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跨境人民幣流轉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使用人民幣開展跨境貿易投資,有助於涉外企業規避彙率風險、管理資金成本、實現穩健經營。

近年來,央行廣州分行持續深化推動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政策,加大對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支持力度,從“小步快走”到“大步向前”,不斷提升市場交易主體的跨境人民幣使用體驗,帶動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穩步增長。

據瞭解,央行廣州分行積極落實國家六部委《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 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等相關政策,從業務審批、賬戶管理、資金結算等環節不斷優化企業跨境人民幣使用體驗。貿易方面,支持新型離岸國際、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支持單證電子化審核等;跨境投融資方面,放寬對部分資本項目人民幣收入的使用限制,簡化各類涉外專用賬戶管理等,確保跨境人民幣結算通道暢通無阻。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在全省鋪開,試點政策下,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提交材料由“一大摞”簡化為一張紙,業務辦理時間大幅縮減。2022年,廣東全省已有2849家企業納入優質企業名單,較年初新增1425家,便利化業務規模達3647.4億元,較上年度增長1.3倍。

在與實體經濟相關的人民幣跨境結算量保持較快增長的背後,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領域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央行廣州分行結合人民銀行總行發佈的《關於支持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通知》,加大引導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對外貿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支持力度,積極開展跨境電商貿易項下收付彙、跨境支付租金、跨境繳稅等不同應用場景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創新;同時聯合廣州海關簽署《共同促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建立全方位、常態化的合作交流機制,促進跨境電商新業態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2022年,廣東省支付機構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額4679.30億元,同比增長36.7%。

此外,央行廣州分行發揮金融科技力量,加大CIPS標準收發器推廣應用,鼓勵銀行通過“零接觸、零等待、足不出戶”的線上渠道辦理跨境資金收付結算、貿易融資等業務,確保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在疫情期間“不斷檔”。如,指導銀行為廣東海大集團提供“跨境人民幣資金池+CIPS標準收發器”組合金融產品服務,為企業搭建起一條高效的線上跨境資金通道,及時調撥資金14億元,保障企業海外銷售業務渠道通暢。截至2022年底,廣東轄內(不含深圳,下同)已有7家法人銀行和33家企業應用CIPS標準收發器,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額68億元。

跨境人民幣使用場景不斷拓展

近年來,依託跨境人民幣政策便利化措施的不斷深化,跨境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從傳統的貿易投融資結算逐步拓展至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人民幣資產跨境轉讓及雙向金融市場開放等創新業務中,成為跨境人民幣業務增長的新引擎。

自由貿易(FT)賬戶體系連接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對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和彙兌成本的成效可謂立竿見影。央行廣州分行指導商業銀行充分運用FT賬戶政策優勢,加大對自貿區註冊企業和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如,指導試點銀行為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利用高新技術企業身份開立FT賬戶,並通過投貸聯動方式為其在FT賬戶下發放固定資產貸款7億元人民幣,相比普通融資節省利息近百萬元,有效支持企業項目開發建設。截至2022年末,廣東省開立FT賬戶9756個,發放FT貸款1678.3億元;企業搭建FT全功能資金池259個,調撥資金1556.5億元,為大灣區實體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與此同時,“跨境理財通”業務也在穩步發展。一方面,央行廣州分行強化對新增銀行做好業務開展前期的輔導工作,不斷擴大開展業務的銀行覆蓋面。2022年,新增9家內地銀行;截至2022年末,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數量已達31家。另一方面,密切關注投資者需求,不斷簡化跨境理財通操作規則,著力推動代理見證開戶試點銀行範圍擴展以及二類賬戶額度上線豁免等金融優化舉措,解決投資者在開戶及賬戶管理方面的不便利。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新增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19021人,其中港澳投資者14909人,內地投資者4112人,跨境理財彙劃金額達17.4億元。

此外,央行廣州分行去年指導廣東銀行自律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先後製定《廣東南沙、橫琴自由貿易試驗區融資租賃資產跨境雙向轉讓人民幣結算業務展業自律指引》及《粵港澳大灣區貿易融資資產跨境雙向轉讓人民幣結算業務展業自律指引》,在全國率先開展融資租賃資產和貿易融資資產的跨境雙向轉讓業務,進一步加快境內外人民幣流通,為實體經濟跨境融資注入新動力。2022年,廣東轄內有7家銀行開展融資租賃資產跨境轉讓業務,12家銀行開展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金額達216.34億元。

跨境人民幣在重點地區及領域的需求不斷上升

人民幣國際化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貨幣領域的具體體現。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著力服務國家戰略,有針對性地對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加強政策輔導、市場引領和需求培育,跨境人民幣影響力持續提升。

央行廣州分行高度重視重點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建立大宗商品及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名單庫、成立專班服務工作小組,協同商業銀行開展“一對一”輔導,宣傳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優勢,一企一策實時、高效為企業解決人民幣結算業務難題。2022年,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專班服務小組實地走訪調研數十家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定期跟蹤服務轄內90多家重點企業,幫助企業解決跨境結算、投融資活動和彙率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立足我國開放戰略,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國家等主要貿易夥伴和大宗商品、境外承包工程等重點領域的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機構加強境內外分支機構合作,促進跨境人民幣在重點地區和領域的使用。2022年,廣東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7443.9億元,同比增長34.2%;對RCEP國家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7306.1億元,同比增長22.5%。

(作者:家俊輝 )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