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年味兒|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年夜飯餐桌之上

2023年01月20日08:23

2023癸卯兔年的春節來得比以往更早,在年輕人心裡規劃著這7天長假怎麼吃喝玩樂的時候,很多老人已經在盤算著購置哪些年貨、除夕餃子吃什麼餡兒、年夜飯的“橫菜”到底是油燜大蝦還是蔥燒海參。

你家年夜飯的C位是不是蔥燒海參?受訪者供圖
你家年夜飯的C位是不是蔥燒海參?受訪者供圖

北京東三環的全國農業展覽館平日裡並不是熱門“網紅”,但越臨近年末,就越是老人們心中的必去“打卡地”,因為這裏曾年年都會舉辦年貨大集。很多家裡廚房的“掌門人”都把這裏當成年夜飯和春節餐桌備貨的起點:農展館的展會規模大、東西全,全國各地的特產幾乎都集全了;而且眼見為實,可以貨比三家;加上和田大棗、福建香菇、鐵嶺榛子等多屬於乾貨,易儲存,即使不用在年夜飯上,平時也必不可少。

在很多老人的記憶中,臘月二十八就是春節的發令槍,家裡的主婦開始發麵,二十九開始第一輪的油炸:炸素丸子、炸排叉、炸饊子,各種炸貨用掉的是平時幾倍的油,只有這時的中國人會暫時忘掉節儉。接下來就是第二輪的蒸:蒸饅頭、蒸豆包。如果那幾天去看家裡主婦的臉,全部都是掀鍋、起鍋時的蒸汽帶來的紅撲撲的水潤。

真正的鮮貨,比如活魚、蔬菜、水果,還有年三十包餃子用的韭菜、大蝦,這都要在年夜飯的當天一早起來直奔農貿市場和超市,挑選最鮮活和最順眼的,為年夜飯做出最後的“衝刺”。

而真正的年夜飯在年三十的傍晚5時左右,但主婦們的忙碌一般從中午飯後就已經開始:一年才能吃上一頓的帶魚早已收拾好剪成段,有的家庭甚至都已經走完了油煎的程序,就等下鍋侉燉;孩子們最盼望的菜是四喜丸子,因為大口吃肉的感覺真是太好了。這時,儲存的優點無限地顯示出來:冬儲大白菜、早已凍成蜂窩狀的豆腐、好不容易買到的粉條加上點睛的燉肉,就是一鍋熱鬧的燉菜;芥末墩兒和糖醋白菜心或者菜心拌粉絲,是點睛的涼菜,加上一盤炸花生米,是舉杯祝福、把盞言歡的“頂配”;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主婦們平時想盡辦法都要攢幾個醫院用的鹽水瓶,為的是在西紅柿旺季做幾瓶西紅柿醬。在最重要的年夜飯上,這種因為曾經的物資匱乏而誕生的智慧美食讓餐桌上多了一盤西紅柿炒雞蛋,也成為年夜飯桌上最顯眼的顏色。

大口吃肉的感覺真是太好了。資料圖片
大口吃肉的感覺真是太好了。資料圖片

回憶中的春節,總是平時的節儉、預備之後,最豪爽的一次“綻放”。而現今的春節家庭飯桌,在團圓的大基調之下,是年輕人向長輩們展示更多新潮美味、更多方便快捷的窗口:當專業的烤鴨師傅把全聚德的烤鴨片好、通過全程冷鏈送到家中,微波爐“叮”一下就可以享受和店裡差不多的味道;當西紅柿不再畏懼季節,新疆的完熟番茄和牛腩燉好變成預製菜品端上餐桌發出噴香的味道,老人雖然嘴上還在感歎“這東西得多貴啊!”,但是心中也當真感慨時代的發展進步,節省了大把在廚房忙碌的時間,能和晚輩們共享天倫。

孩子們過年,相比於桌上的雞鴨魚肉,更注重於餐前飯後的零食。榴蓮、草莓、車厘子取代了父輩小時候的凍柿子、凍梨、山裡紅,大白兔、酸三色、話梅糖更新換代成白色戀人、藍罐曲奇。隨著全國交通路網的發達,山南海北的特產都出現在節日的餐桌上,東北戰友帶來的黑木耳,山東親戚捎來的海捕蝦,親朋好友因為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而更愛走動,互聯網的日新月異,讓全球的美食都彙聚在中國年的中國家庭里。一家餐桌上的年夜飯,便是生活富足的小小縮影。

過年餐桌隨著時代更迭,總會有時代的烙印。比如改革開放後,讓很多家庭的年夜飯餐桌上,出現了一道極其受孩子歡迎的“水果沙拉”:蘋果、香蕉、鴨梨、橘子,削皮切塊,講究的還會買回來一罐雜果罐頭,用“洋氣”的沙拉醬拌勻,包括後來一度十分流行的日本豆腐、鬆仁玉米。現代人講究健康低脂,烤牛排、三文魚刺身、羽衣甘藍沙拉,也都會成為年夜飯的新角色。但這些新菜式負責的只是點綴,真正的主角永遠是魚和肉,因為春節是農耕社會秩序的衍生和集中展現,菜品的隆重已經從胃口的滿足到達了精神層面,年夜飯再更新,也永遠少不了年年有魚,永遠少不了六畜興旺。

每個時代,每個人都經曆著自己的苦痛喜悅。中國人的內斂,讓大家習慣將苦澀藏在心裡,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年夜飯的餐桌之上。不管是否情願,生活催促著所有人一直向前,人生命運的流轉,匆匆的腳步都是聚散與悲歡。吃過了年夜飯,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用自己的努力,再次期待著一年又一年的年夜飯。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盧茜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