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看春晚,節目好壞我無所謂,重要的是家人團圓,同享過年的熱鬧喜慶。大年初二看了兩場電影,地球流浪2挺震撼,滿江紅騰哥更好看。大年初三和發小老同學聚餐,聊童年談過往,回憶各種少年糗事兒,滿桌歡笑不斷。
光輝歲月一去不複返,承載它們的老物件,也隨著大家忙忙碌碌,丟的丟,散得散。
真的蠻感慨的
想起我上學時非常喜歡流行音樂,攢了不少正版磁帶,周董,林俊傑,張韶涵,陶喆,無印良品……。上班之後,我寄回家一個大箱子,裡面都是我的收藏,可惜遇到了一個垃圾物流公司,全整丟了。賠錢的事兒不說了,那些卡帶就像我的青春一樣,再也找不回來了,非常遺憾。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遺憾,我今年回家之前在網上買了兩個2.5英吋硬盤盒,復古造型,磁帶觀感。這篇小文,我就帶大家把玩把玩。

兩種配色與不同的接口
一黑一白兩種配色,都可以選C口或Mico-B的硬盤盒接口,為了對比測試讀寫速率,我選了兩種不同的接口版本。

白色款的配線是Type-C接口,讀寫速度6Gbps;黑色的配線是Micro-B接口的,讀寫5Gbps上限。二者均出自ORICO,型號分別為2580C3和2580U3。

開箱與配件
原盒無裝飾,可以用自帶的貼紙DIY,變成前面幾張照片里的模樣。

支援2.5英吋的機械硬盤或SSD,容量最高支援到6TB。

黑盒配黑線,白盒配白線,靠譜。

免工具安裝
不用擰螺絲,滑蓋設計,可以徒手開盒,免工具安裝。裡面還有一個減震膠貼,可以增加對硬盤的保護。

這兩年我手裡的SATA SSD基本都升級到M.2 NVMe SSD了,留下的多半是有點紀念意義的2.5英吋固態硬盤,比如這個紅龍圖案貼紙的光威弈Pro 固態硬盤,放入硬盤盒剛剛好。

兩種接口對比和實測
白色的2580C3與黑色的2580U3接口和速率稍有差別,價錢方面,白色的稍微貴了10塊錢,但二者的貼紙一致,正反兩面各1種樣式。

但實測二者讀寫拷貝數據的體驗沒有非常顯著的差別,外出攜帶時,我別搞錯線纜就好(黑盒黑線、白盒白線倒是弄不混)。

5Gbps和6Gbps上限,在5Gbps的筆記本USB-A接口下電腦跑分也不會差太多。

實測對比果然如此,同一塊光威弈Pro 256GB SATA3.0固態硬盤,CrystalDiskMark 7.0的跑分均在450MB/s讀取,400MB/s寫入速度左右。

二者都是SATA3.0主控,支援UASP協議,個人覺得,能保證每2~3秒鍾傳輸大約1GB文件的速度就已經很實用了,SATA固態不必苛求太多,達到這個標準足可打滿全場。

對比:成品NVMe PSSD和SATA硬盤盒
下圖左上角這個更小巧的固態硬盤(ORICO蒙太奇)是NVMe版本的PSSD成品,採用C口和C to C/A兩用線纜,C口接入電腦的話,速寫速率可以達到10Gbps上限(每1秒可傳1GB)。相比之下,復古磁帶造型的2.5英吋ORICO硬盤盒,在形態上要稍大一圈,讀寫速率方面打了個對折(每2秒傳輸1GB),但價格卻實惠許多——成品1TB的PSSD要花將近1千塊,而磁帶硬盤盒不到50塊就能拿下了,如果你家裡有閑置的2.5英吋硬盤,就可以直接和硬盤盒組成移動硬盤,物盡其用,只花了50塊小錢兒,就辦成了大事兒,不失為一個節省預算的好方法。

代入80、90後的視角,或許這兩個復古磁帶造型的移動硬盤盒隱藏了無名的傷感、純粹的喜悅,和久違的激情。童顏已逝,情懷難表,男默女淚,繼往開來!
我是筆點酷玩,祝大家兔年健康快樂,爸媽平安幸福,關注我,每天都能把玩新奇好物。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