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閤家團圓的日子裡,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吃一頓熱騰騰的火鍋。然而,大快朵頤之後,蕁麻疹等皮膚問題可能會找上門。
“蕁麻疹是指皮膚反復出現瘙癢性風團的皮膚免疫反應,有時可以伴血管性水腫,可以理解為皮膚的一種過敏反應,並非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紊亂。”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皮膚科醫生苑辰介紹,團風的特點為快速出現又快速消失,一般一處皮損不會持續24小時以上,如果反複發作超過6周,則認為是慢性蕁麻疹。
苑辰提醒,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蕁麻疹,且誘發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如特殊的藥物(抗生素類等)、食物(魚、蝦、海鮮、芒果以及各種食品添加劑)、吸入物(花粉、動物皮毛、刺激性化學氣體)、感染因素(細菌、病毒感染)、機械刺激(寒冷、冷風吹、熱水浴、壓力、震動、人工劃痕)、精神緊張、運動等。此外,在長時間勞累、精神緊張的狀態下,人們更容易出現皮膚免疫紊亂髮生蕁麻疹。
為什麼吃火鍋也會引發蕁麻疹呢?苑辰指出,火鍋中的各種食品添加劑(加工食物、加工肉類、零食、火鍋、香料、調味劑)都可能誘發蕁麻疹。含有常見致敏原的食物,如魚、蝦、海鮮,此類食物含有異質蛋白以及豐富的組織胺,容易誘發免疫反應導致過敏反應;光敏性蔬菜如香菜、茴香、芹菜等也容易誘發蕁麻疹;芒果、菠蘿等含有豐富蛋白酶的水果也可以誘發過敏反應。
苑辰稱,蕁麻疹主要的特點是瘙癢性的風團,單個風團此起彼伏,持續不超過24小時,風團可大可小,單發或多發,同時瘙癢比較劇烈,嚴重時喉頭可能受累出現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胸悶症狀。
“一旦發生蕁麻疹,首先要儘量尋找原因,避開可疑的誘發因素,其次可以使用止癢的藥水,比如爐甘石洗劑,如果蕁麻疹面積比較大、程度比較嚴重,需要口服抗組胺藥進行治療。”苑辰表示,患者如果因感染誘發蕁麻疹,需要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如果出現呼吸急促、喉頭水腫、胸悶等嚴重情況,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注意飲食清淡,多休息。
苑辰建議,春節期間儘量避免接觸或服用可疑的致敏原及致敏藥物,儘量不吃已明確過敏的食物,少吃加工合成食物或食品添加劑,多吃新鮮天然蔬菜肉類水果,避免勞累、熬夜,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焦慮情緒,加強身體鍛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