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新年假期,酒樓食肆生意旺盛。
【橙訊】一連四日的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受惠於防疫措施放寬,以及本港與內地逐步恢復通關,零售及飲食等多個行業生意均有不俗升幅。有商家表示,商場人流理想,生意額較去年農曆新年上升三成。有飲食業界指營業額已回復至疫情前的九成,下半年可回復正常。
農曆新年假期昨日結束,與去年相比,今年市面節日氣氛濃厚,市民消費意欲亦較過去數年高漲。倫敦大酒樓負責人蘇萬誠表示,今年本地生意有明顯增長,與2018年疫情前相比,「散客」數量增加兩成。他稱,以往團年飯都是做10日左右,而今年團年飯則做了16、17日,超過半個月。他又指,茶市生意好的原因之一,是由於暫時沒有這麼多人去旅行,以往每逢長假期不少市民會選擇外遊,會令市面較淡靜。
酒席方面,蘇萬誠表示,因幾十圍的酒席需要半年時間籌備,預計在6月或7月,「團體生意就會正式返嚟」。至於婚宴,他指年輕人多數會選擇到酒店辦酒席,像他們這種傳統酒樓,婚宴數量暫時不多,且多數只是十數圍。目前防疫措施僅餘口罩令,他認為,口罩令對生意影響不算大,但從內地回港仍需持有48小時核酸證明,形容是一個「絆腳石」,但他對今年生意走勢仍感樂觀。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新年期間市民消費意欲強勁,整體生意暢旺,料已回復至疫情前的九成,「相信今年下半年就會一切正常」。

零售業新春生意亦不俗。
此外,零售業亦「大豐收」。新鴻基地產表示,受惠於節日及通關,農曆新年期間旗下商場人流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十五,生意額較去年升約百分之三十,當中以潮流電子、金飾名表、餐飲及藥妝生意表現理想。食肆生意升幅亦超過三成,更有中式餐廳表示銷情已回復至疫前水平。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農曆新年前市民消費意欲頗高,惟過去數年本地經濟狀況一般,市民在購買高消費品時未必如以往闊綽,但辦年貨則較為「爽手」。
圖:中通社
更多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