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施詩 上海報導
面對如此動盪的市場,哪些板塊存在更多機會?投資者應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我們來聽聽經濟學家的建議。
連線嘉賓:芝商所首席經濟學家兼董事總經理Bluford Putnam、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總監布思哲。
市場預期未來兩年美股收益增長大幅放緩
《全球財經連線》:最後我們來聊聊美國股市,2022年股市波動很大,鑒於美聯儲可能會停止加息,這種波動的趨勢在未來幾個月是否會持續?
Bluford Putnam:這是個挺有趣的問題,想要搞清楚股市如何思考,市場參與者整體如何思考,試圖把股市擬人化。在2022年上半年,隨著美聯儲開始加息,債券收益率也開始上升,甚至到2022年秋天,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大幅上升到4% ,這意味著債券價格處於熊市,正在下跌,將導致這樣的結果,即股票要適應來自債券的競爭。如果債券收益率只有1%,股票就是唯一的選擇,所以你會購買股票。而當債券收益率為3.5%、4%時,就會出現競爭,因此股市一開始的下跌可能與債券收益率的上升有關。但是最近債券收益率實際上有所下降,股市依然表現不佳,這表明現在市場預期2023年和2024年的收益增長將大幅放緩。
此外,股市的不同領域對於利率的反應不一。成長型股票,比如科技股,大部分收益潛力在未來,因為它們的增長非常迅速,這也意味著它們對於利率更加敏感,因為隨著利率的上升,這些未來收益的價值將會降低。因此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不如道瓊斯指數,道瓊斯指數多為保守型股票,是更為成熟的股票,因此一旦利率達到峰值,情況可能發生逆轉。但在2022年,由於利率敏感性的原因,道瓊斯指數表現多次好於納斯達克指數。
全球金融市場整體表現尚好
《全球財經連線》:美股動盪將如何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表現會比美股更好還是更差?
Bluford Putnam: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情況不同,我認為對於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和日本,銀行、金融市場狀況良好。美國的金融市場相當有韌性,股市已經下跌,但我們穩定住了,所以我認為金融市場的狀況不錯。歐洲一些國家存在債務問題,所以對於歐洲一些債務較高的國家,可能會存在更多的潛在波動或不穩定性。新興市場已經採取加息措施的國家,如墨西哥、巴西,情況還不錯。所以在我看來,全球金融市場整體表現尚好。
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以應對不確定性
《全球財經連線》:展望未來,你能否給我們的投資者提供一些建議?
Bluford Putnam:我們此前經曆了情況較為簡單明了的時期,在大衰退之後,央行非常寬鬆,美國、歐洲都實行零利率政策,央行在購買資產,股票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樣的時期已經結束,我認為我們正身處一個不明朗的時期,使我們成為更保守的投資者,更加謹慎,這就回到你的上一個問題,現金確實可能在2023年成為王者。
《全球財經連線》:2023年我們應該投資什麼資產?股票、債券還是其他選擇?
Bluford Putnam:我認為應將投資組合高度多元化,特別是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許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美國經曆了四年來最高的通脹,美聯儲在加息,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的諸多問題,俄烏衝突仍在繼續,如果還有什麼時候需要更加謹慎的話,那就是現在。我建議投資者多元化投資,因為我們確實不知道許多事情將如何發展,我們的水晶球一直沒有那麼清晰,而現在更是模糊不清。
增持除日本以外亞洲市場
《全球財經連線》:回顧2022年,全球股市十分動盪。這種趨勢是否會持續?
布思哲:是的。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認為股市在短期內將繼續面臨挑戰,特別是在發達市場。我們預計未來12個月內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75% ,歐洲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80%。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看盈利預期,一些人預計企業的盈利仍將保持增長,至少在美國會有個位數中段的增長,但我們認為這樣的預期太高。從曆史上來看,當經濟陷入衰退時,盈利的平均下降幅度約為10%或11%。因此,如果經濟將步入溫和衰退,那麼盈利預期顯然過高。由此,我們可能會看到股票市場出現一定滯後,不過這種情況未必會貫穿2023年全年。因為一旦美聯儲開始支持經濟增長而不是對抗通脹,股票市場的環境將得到改善。顯然,目前來看,我們距離這個轉折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相信在下半年的某個時間會達到這個拐點。
《全球財經連線》: 投資者還需要多久才能等來牛市?
布思哲:可能是下半年,準確的時間難以預料。我更願意換種表述,在我們看到底部之前,股票還會下跌多少。我認為這個問題同樣重要。我們預計,全球股票可能下跌20%。以美股為例,如果回顧2022年的走勢,美股進入一個下行通道,直到近期我們在這一趨勢的高點交易。但是我認為美股有可能繼續回調,比當前所處位置低20%左右。這可能是股市在2023年上半年所呈現的趨勢,並在2023年下半年觸底。
《全球財經連線》: 哪個國家的市場有更多機會?
布思哲:從區域的視角來看,我們會增持除日本以外的亞洲股市。其中有幾個驅動因素。一是估值,估值是短期前景的主要驅動力,而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估值相對便宜。二是中國優化疫情防控的決定。中國是亞洲(除日本外)指數中的重要部分,我們相信優化疫情防控對目前估值偏低的中國股票來說將是非常積極的。三是美元。美元走強對新興市場來說通常是不利因素,無論是債券資產類別還是股票,對亞洲來說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預測是正確的,美元將在2023年的一季度達到峰值,這對新興市場是積極的催化劑。在這一催化劑的作用下,資金會回流到新興市場和亞洲股市。因此,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看,中國股市和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兩個部分。
《全球財經連線》: 從板塊而言,哪些板塊的表現會更好?
布思哲:在發達國家,我們是偏好防守型的股票,因此我們專注於能源和醫療保健、消費類等行業。這些領域的收益通常面對經濟衰退更具彈性。顯而易見,實際上醫療保健板塊的收益受經濟衰退的拖累十分有限。因此,這是我們對於美國等發達市場的投資定位。面對中國市場,我們顯然更傾向於增長型股票。在持續的政策支持國內經濟和消費下,我們期待著經濟活動的反彈。因此,我們超配中國市場,尤其是消費領域與通信服務。我們認為這些板塊將有良好的表現。儘管它們經曆了一段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期,但我們相信這兩個板塊將在2023年迎來強勁反彈。
投資者應保持對市場的投資
《全球財經連線》: 你對投資者有何建議?
布思哲:我認為成為成功投資者的關鍵在於瞭解金融市場像瞭解自己一樣深刻。如果你是一個會陷入焦慮的人,在股市普遍下跌時,那麼你應該相應地調整投資。而如果你認為2022年股市是令人激動的、而非令人擔憂的,這意味著你可以承擔更多風險。我們總是發現投資者在股市看漲時十分冒險,而在下跌時又退縮不前。當股市急劇下跌時,投資者需要做出與當前態度截然不同的決策,保持使自己感到舒適的投資分配並且在整個週期中持有這些配置。因此,成功的秘訣就是保持對市場的投資,而不是在市場中為了等待時機而消耗時間。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於曉娜
監製:施詩
責任編輯:杜弘禹 和佳 趙越 李依農
製作:李群
設計:林軍明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製: 黃燕淑
海外運營編輯: 張然 唐雙豔 吳婉婕
海外商務合作: 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作者:施詩 編輯: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