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救命”,電影業“變局”
觀眾回來了。
電影市場到了拐點。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國產影片票房占比為99.22%。今年成為春節檔票房曆史第二。
具體來看,從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六,單日票房分別為13.57億元、11.12億元、11.25億元、11.01億元、10.72億元、9.73億元,其中初一至初五連續五天票房超10億元,形成了近年來春節檔單日票房最平穩曲線。
從影片來看,2023年春節檔共上映6部電影,6部新片票房全部過億,《滿江紅》《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分別以26.06億元、21.64億元和7.48億元票房分列春節檔票房前三名。第四位《無名》收穫4.93億元;《深海》收穫3.59億元;《交換人生》收穫2.9億元。
另一頭,則是電影業此前的慘淡局面。
2022年,受疫情影響,全國電影市場受到嚴重影響,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67億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 36%,全年觀影人次較 2021年下降 4.55億。
整個市場都在期待變局。
“揮別疫情”
今年春節檔最大變化在於,觀眾回來了。
2023年,春節檔觀影人次達到1.29億,為疫情以來最高。此種狀況意味著,觀眾們正在放下對疫情的擔憂,回歸電影院。當然,與2019年的1.32億人次、2018年的1.45億人次相比,今年春節檔觀影規模仍有恢復空間。
同時,從電影票價來看,市場走向可持續。據拓普數據,2023年春節檔平均票價(含服務費)為52.31元/人次,同比降低 0.87%,這也是春節檔近7年來首次回調票價。考慮到今年春節檔影片時長整體增加,平均單場時長為145分鍾,同比加長了23分鍾,總放映場次也因此同比減少15.57%, 可見片方和影院都希望通過“降價讓利”來喚醒更多潛在觀眾。
從影院結構來看,市場正在經曆一輪出清。
拓普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檔期間,全國共有在運營影院1.16萬家、影廳7.12萬個, 同比減少1.66%、1.38%,主要系2022年疫情出清了部分影院。在運營數環比2022年12月增加了664家影院、5605個影廳,說明影院經營情況從行業低穀明顯回暖。2023年春節檔的平均單影廳產出為9.58萬元/個,同比增長12.67%,與2019年春節檔的產出水平大致持平。
此外,影市亦在進一步下沉。
據拓普數據,2023年春節檔一線城市在運營影廳數同比減少了5.5%,二到五線城市在運營影廳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到五線城市分別實現含服務費票房7.38/26.05/16.10/10.56/5.22億元,一線城市票房增速為3%,二線城市票房增速為7%,三到五線城市票房增速10%左右。2023年春節檔,三到五城市票房占比為48.81%,比去年同期增加0.87%。
當然,下沉市場占比提升,有著疫情防控政策後返鄉潮影響。但《滿江紅》對《流浪地球2》的票房逆襲,也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下沉市場的潛力。
而本輪市場回暖最大推動力來自影片質量提升。
今年春節檔影片的豆瓣加權評分提高0.8分至7.6分,成為史上口碑最高的春節檔期。由張藝謀執導,沈騰、易烊千璽主演的《滿江紅》檔期票房達到曆史第三,豆瓣評分7.6;格局宏大、由郭帆執導,吳京、李雪健、劉德華出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檔期票房為曆史第五,豆瓣評分8.2;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豆瓣評分7.0。
同期,由程耳執導,梁朝偉、王一博主演的諜戰片《無名》豆瓣評分6.7;動畫影片《深海》豆瓣評分7.3。
“內容救市”
而受行業低穀影響,各部影片的出品方們,正在經曆業績煎熬。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滿江紅》第一出品方歡喜傳媒淨虧損9720.6萬港元。第三季度,《無名》出品方博納影業淨虧損1.51億元,《深海》出品方光線傳媒淨虧損9875.87萬元。
1月29日,中國電影公告稱,2022年,預計淨虧損2億元—2.4億元。“疫情期間由於影院關停、影片上映延期、設備銷售進度放緩,公司營業收入大幅下滑且需承擔較大的固定成本和剛性支出,導致主營業務出現虧損。”中國電影如此解釋。
由此,各家都急需春節檔影片來救命。但幸運兒,似乎只有票房前三名,這也隱含著新趨勢。
一方面,《滿江紅》票房大賣,印證了張藝謀的市場影響力回歸。富有衝擊力畫面與嫻熟影片節奏,在作品完成程度上,與其他影片拉開一定距離。而貓眼等渠道,在宣發上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秒鍾》《長城》等影片的票房失利,都曾讓已72週歲的張藝謀市場價值褪色。
“張藝謀正在被主流商業片市場拋棄。不是沒有能力,是不願意適應市場。依舊有不錯溢價,是來自行業外資本。越來越像個吉祥物,具有象徵意義,但落寞難免。”有頭部電影公司創始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他曾與張藝謀有過諸多項目合作,並不諱言,“合作更多是為了投資人審美需求,而非市場行為。”
而《滿江紅》票房成功,則向市場證明了“願意適應市場”後張藝謀的商業潛力。也意味著,龐大中國市場,依舊能夠誕生“以小搏大”的票房奇蹟。認真做內容,有不錯收益可能。
歡喜傳媒公告顯示,2018年,其與張藝謀旗下公司達成協議,在六年合作期內,有權獨家投資張藝謀執導的三部網絡系列影視劇,題材將與張藝謀協定;此外,對一部張藝謀執導的網絡系列影視劇的獨家投資權可替換為對其執導之不受現有與第三方合約限制的電影優先投資權,於合作期內之投資額不少於該電影投資總額的60%。該公司還與寧浩、徐崢、陳可辛、王家衛、顧長衛、賈樟柯、王小帥在內的多位導演有著類似合作。
截至1月29日20:10,《滿江紅》累計票房已超過31.43億元。
“走出春節檔”
另一方面,《流浪地球2》描繪了科幻片的可能。
截至1月29日20:10,《流浪地球2》累計票房已超過25.57億元。2019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總票房達到46.88億元,排名國內電影票房榜第五,該片開啟了中國科幻片新時代。
2020年,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2021年末印發的《“十四五” 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再次明確,要大力扶持科幻電影。
但是,科幻電影成本昂貴的成本,確實加大了投資風險。中國電影此前公告顯示,《流浪地球2》《獨行月球》等 3 部影片投資額為17.2億元,其中,《獨行月球》第一出品方為開心麻花,且該項目初期也面臨著融資難題。1月24日,郭帆透露《流浪地球3》進入運作階段,至少證明該片可持續性問題不大。
熊出沒系列的穩定回報,也向市場展示了系列化的可能性。華強方特在 2012 年推出《熊出沒》喜劇動畫片,並相繼打造院線影片,均獲得不錯收益。該公司還逐步在主題公園內深度植入熊出沒 IP,打造熊出沒 4D 電影和舞台劇等,實現 IP 價值最大化。此種模式運作在國內居領先水平。
而春節檔也不乏失意者。
據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對外透露,《無名》投資成本在3億元以上。另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8月,博納在《無名》投入金額已超過1.49億元。截至1月29日20:10,該片累計票房5.8億元,扣除影院分成後,盈利難度不小。
動畫電影成本一向不低,截至1月29日20:10,《深海》累計票房4.49億元,這更加劇了光線傳媒的業績壓力。
另需注意的是,《無名》《深海》在題材上,不一定適應在春節檔上映,且片方也注意到了此問題。多位片方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確認,兩片在2022年有過上映計劃,但終因種種原因作罷,最終紮堆今年春節檔。
陷於檔期難題的還有《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該片從大年初三上映到宣佈改檔至2月,只用了不到48小時,上映首日票房僅2926萬元。
總體來看,大片紮堆春節檔,有著種種因素互相影響,最終結果,分化明顯。就行業而言,如何走出春節檔,達到全年性票房增長,才是各方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至少觀眾回來了,這是個好兆頭。記者 賀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