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盯上了這家中國衛星公司?

2023年01月31日00:36

  來源:樞密院十號

  美國政府四處揮舞製裁大棒對中國企業下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有不少網友說,美國製裁簡直就成了中國企業獲得國際影響力的“認證”。但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26日將中國首家運營SAR(合成孔徑雷達)遙感衛星的商業公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天儀”)也列入了製裁清單,仍舊讓不少人奇怪了:為什麼美國要對這家並不算出名的中國商業衛星公司下手?

  根據“天儀”公司的官方介紹,該公司運營著26顆SAR衛星,目標是建立SAR星座並提供一站式SAR數據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有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及中國首顆商業組網SAR衛星“巢湖一號”等衛星在軌。

  老司機認為,美國之所以用“向俄羅斯私營軍事公司瓦格納集團提供衛星情報幫助”的名義,對“天儀”公司實施製裁,恐怕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盯上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的SAR衛星星座了。

  之前一提到偵察衛星,外界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美國“鎖眼”系列光學偵察衛星和"長曲棍球"系列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它們憑藉極高解像度,成為美國從太空中偷窺別國的賊眼。但這些衛星不但造價昂貴(十億美元以上)、體積龐大,而且還有一個相當要命的弱點——由於這些衛星在軌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對手的地面部隊只要算好偵察衛星的過頂時間,提前做好隱蔽工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躲開美國偵察衛星的窺探——這也是反衛星偵察的常規手段之一。

  再說了,如果美國偵察衛星真的把對手惹火了,挨上反衛星激光武器甚至反衛星導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蘇聯當初就幹過類似的事。

  問題是,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小型化和商業衛星技術的快速進步,大批商業衛星公司也能建造性能相當不錯的對地遙感衛星。儘管在解像度上可能還比不上專業的軍用偵察衛星,但架不住它們的體積小巧、成本低廉,這些商業衛星公司動輒就是要發展數十顆遙感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一旦它們用於軍事目的,防備難度就大得多了。

  首先,這些小型衛星星座的數量多、重訪時間很短,甚至可以形成不同衛星接力對某個地點連續偵察的情況,以往卡著過頂時間躲避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例如去年俄烏衝突初期,俄軍裝甲部隊和後勤車隊在基輔附近排長隊的衛星照片就是美國商業衛星公司拍攝的。俄軍車隊倒不一定是沒想到要躲避衛星偵察,但架不住西方商業衛星公司的遙感衛星接連不斷地過頂搞“現場直播”,實在是躲無可躲。

  其次,這些衛星的建造成本低,而且可以批量生產發射,傳統的反衛星武器也沒有那麼大的威懾力了。例如美國SpaceX公司CEO馬斯克曾宣稱,對手擊落“星鏈”衛星的費用比製造和發射“星鏈”衛星的成本還高,“我們發射衛星的速度比對手摧毀的速度更快”,就很能體現對付這種小型衛星星座的難度。

  除了對付衛星的難度大之外,西方商業衛星公司的數據服務也比五角大樓傳統的衛星情報解讀更快一步。去年五角大樓專門與多家西方商業衛星公司簽訂協議,利用它們的及時衛星數據服務,幫助美軍解讀俄軍的作戰部署動態。

  說明白了西方商業衛星公司的小型衛星星座的軍用潛力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對中國“天儀”公司如此忌憚。該公司不但在發展小型衛星星座,而且還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SAR衛星和衛星數據服務上——SAR衛星的對地觀測不受天氣和晝夜影響,還能穿透地表一定厚度的植被、沙土、積雪等,獲得表層以下的圖像。“天儀”公司之前曾表示,將提升SAR衛星成像性能,把解像度提升到0.5米,同時將衛星重量做的更輕,成本相對於傳統同指標衛星下降一個數量級。

  因此老司機認為,雖然天儀方面強調其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資源普查與地形測繪,海洋環境監測與船舶識別,農產品估產與農業資源調查等民用領域,“該公司及子公司與美國提到的瓦格納集團等不存在業務往來,所有產品及服務皆用於民事和商事用途,不涉及任何軍事用途”,但美國的製裁根本目的就是要遏製中國在相關領域的進步,所謂“與瓦格納集團有關”不過是藉口而已。

  只是老司機想提醒的是,中國航天從來就是在美國的製裁和封鎖中成長起來的。何況小型衛星星座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影響,更不是美國的暴力製裁所能阻擋的。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