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給學生們佈置了一篇評論作業,寫校園內身邊的公共事務。一個特別擅長觀點表達的同學,本以為主題會很多,話會刹不住,但想動筆寫時,思緒卻莫名貧乏,不知該從何說起。她後來寫了一篇題為《你看雲時熱切,你看我時眼盲》的文章,反思這種“失語”:狂侃宏大概念,縱論網絡熱搜,對身邊事務卻熟視無睹。社會學家項飆稱之為“附近的消失”,年輕人往往生活在“極大事”(民族主義、後現代主義、結構主義)和“極小事”(日常雞毛蒜皮)之間,對身邊與他者相關的普遍命題缺乏關注,形上思考與生命世界缺乏有機對話:外賣員過著怎樣的生活?姥姥姥爺為什麼會有技術恥感?煙火氣到底是什麼?
這個春節假期,我們繼續鼓勵大學生用“返鄉日記”記錄家鄉,記錄他們自以為熟悉卻陌生的“附近”。跳出書本概念之網,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去理解世界,用自己生活的小世界去連接那些共同的價值:衰老、愛情、家庭、變化、韌性。我們邀請北大和人大的學生接力寫日記,記下返鄉的觀察和思考。桑塔格說,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於我們不接受這個世界表面所呈現出的東西。這些年輕人,跳出生活所熟悉的表象,用陌生化的視角去努力呈現被忽略的家鄉。
新春走基層,年輕的記者在“用腳採訪、用筆還原”中記錄著奮鬥者的年味,我們也很珍視大學生貼近泥土的行走和視角。返鄉,不只是在空間和身體上的回到家鄉,不只是社會時鍾的切換,更是“換一個角度看日常”的思想場所切換。很高興看到了年輕人對附近的思考,有的看到了“年輕人對衰老很陌生,把陪伴想得太雞湯”,有的看到了“消除技術恥感,用笨拙回應笨拙的努力”,有的看到了家鄉小縣城的巨大韌性。從接力的返鄉日記中選出幾篇獻給讀者,呈現年輕人“觸摸附近”的可貴思考!
曹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1月31日 03 版
-
大灣區9名專科醫生及70名廣東省護士下月來港
-
【熱門新盤】紅磡必嘉坊・迎匯更新價單,入場費低至399萬,方便往返港九及內地
-
金南佶舉辦2023全球巡迴粉絲見面會,走遍亞洲七大城市、香港&台北都有份!
-
里程碑!美斯攻入職業生涯第800粒入球
-
【追尋夢想】 90 後港男赴英參加電競世界盃 公司力撐贊助開支
-
雅達利簽署收購Nightdive Studios的交易,後者是System Shock Remake的開發商
-
用速度轉移視線|前香港房車賽冠軍女車手 楊嘉怡
-
酒店下午茶:【荃灣酒店春日下午茶買1送1!人均$101起!如置身歐陸花園!法式歌劇院蛋糕+燕窩奶凍 +鴨肝多士+鮑魚酥皮盒】-COZi Lou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