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滿意《施政報告》中的哪項措施?(最多可選16項)
新華社昆明2月1日電(記者伍曉陽、嚴勇)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日發佈消息說,河泊所遺址出土的漢代簡牘和封泥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清理出有字簡牘1300多枚、封泥837枚。
河泊所遺址位於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附近,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區,其東北約一公里即為曾出土金質“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古墓群。
2021年以來,河泊所遺址考古揭露出主體為兩漢時期的文化堆積,發現灰坑、房址、墓葬、水井、灰燼、道路、河道、田埂、田塊等遺蹟600餘個及大量器物。其中,重要發現為封泥、簡牘、道路、大型建築基址等。
“河泊所遺址出土的簡牘和封泥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漢代文書材料,而且屬於脆弱文物,清理保護是第一要務。”考古領隊、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誌龍說。這批帶泥簡牘有1100多箱,近日已全部完成清理,清理出的簡牘90%已完成掃瞄,發現有字簡牘1300多枚、無字簡牘1萬餘枚,已辨認出“滇池以亭行”“建伶縣”“始元四年”等文字。
經過清理,出土封泥共計837枚,包括官印封泥、私印封泥和無字封泥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官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建伶令印”“同勞丞印”等,涵蓋了西漢設置的益州郡及下轄24個縣中的20個縣名。
此外,河泊所遺址還發現了大型建築基址、寬達12米的道路、長達48釐米的瓦片和瓦當等。專家推測,益州郡郡治就在2021年和2022年考古發掘現場附近。目前,旨在尋找益州郡郡治的新片區考古發掘正在進行。
蔣誌龍表示,下一步將聯合相關機構加強簡牘、封泥保護和釋讀研究。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