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疾控發佈最新提醒

2023年02月02日17:20

  2月,大連仍處於呼吸道傳染病和諾如病毒所致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預防新冠感染、流感、水痘、諾如病毒感染所致感染性腹瀉的發生,同時,還應謹防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

  此外,冬季還是心肌梗死、腦卒中(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高峰,患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市民,在冬季進行戶外運動時應特別注意,建議等到溫度回升之後再去鍛鍊,以預防機體突然受寒冷刺激而導致的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1。新冠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封閉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已經感染和尚未感染新冠病毒的市民,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仍要繼續保持良好的個人防護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

  為提高機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3歲以上適齡無禁忌人群應接盡接新冠病毒疫苗,特別是老年人應積極主動全程接種疫苗並進行加強免疫接種。需要注意的是,已經感染的市民,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時間要與感染時間間隔6個月以上。

  正確的洗手方法:

  1。掌心相對,手指合攏,相互揉搓洗淨手掌。

  2。手心對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洗淨手背。

  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相互揉搓洗淨指縫。

  4。雙手輕合成空拳,相互揉搓洗淨指背。

  5。一手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旋轉揉搓,洗淨大拇指。

  6。將一手五指指尖併攏在另一手的掌心處揉搓,洗淨指尖。

  7。清潔手腕。

  最後,在流動水下徹底衝淨雙手,擦乾。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感染流感後,多數病例為輕症,少數為重症。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風險人群主要包括孕婦、嬰幼兒、老年人或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

  預防措施:

  1。保持手部清潔。經常洗手,特別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或觸摸扶手或門把手等公共設施之後;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之後徹底洗手。

  2。保持室內清潔和室內空氣流通,應每天開窗通風。

  3。增強體質。均衡飲食,經常運動,充足的休息,不吸煙和避免過大的工作生活壓力。

  4。在流感高峰期,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共場所,在其間逗留要戴口罩。

  5。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症狀,注意休息,不要上班或上學並及時向單位、學校報備。

  6。如果病情持續,應佩戴口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日常生活注意適當個人隔離。

  3。水痘

  水痘主要經呼吸道和直接接觸皰疹的皰漿而傳染,易在托幼機構或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暴發疫情。

  孕婦患水痘時可感染胎兒,形成先天性水痘綜合徵。

  預防措施:

  1。接種疫苗(兩針)是預防水痘的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2。 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如突然發熱(部分水痘患者並不發熱),並出現皮疹、皰疹,應及時就醫。

  3。保持室內外清潔衛生,經常開窗通風;衣服、被縟要在陽光下曝曬,流行季節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避免與其他水痘或帶狀皰疹患者接觸;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衣服,勤剪指甲,勤洗手;打噴嚏和咳嗽時用紙巾摀住口鼻;保持充足睡眠,多吃蔬菜水果,適當曬太陽,經常鍛鍊,增強自身免疫力。

  4。諾如病毒感染

  諾如病毒感染的傳播途徑多樣,不僅可通過人與人之間接觸傳播,還可經食物、水或氣溶膠傳播。易在學校及托幼機構發生聚集性或暴發疫情。

  感染諾如病毒後,多數病例為輕症,發病後2-3天即可康複;極少數病例可發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重症或死亡病例發生於高齡老人和低齡兒童。

  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不喝生水,飲用煮沸的開水或選擇衛生合格的桶裝水,生吃瓜果要洗淨,牡蠣等貝類海產品應深度加工後食用。

  2。保持良好的手衛生。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傳播的最有效措施,飯前、便後、加工食物之前要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紙巾和免衝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標準洗手程序。

  3。常通風,少擁擠。在室內要多開窗,保持良好的通風,儘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

  家中出現諾如病毒感染所致感染性腹瀉病例時,為預防進一步的傳播,應做到:

  1。隔離患者。因諾如病毒感染的患者有很強的傳染性,必須進行居家單間隔離治療。

  2。嚴格消毒處理嘔吐物。諾如病毒患者嘔吐物有很強的感染性,要及時用含氯漂白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消毒,嘔吐物附近任何表面都應該被迅速清理並用消毒劑消毒,然後衝洗乾淨。同時消毒人員主要做好個人防護,防止在消毒過程中被感染。

  3。汙染物要嚴格消毒處理。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應當扔棄,紡織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沾染嘔吐物或糞便時,應迅速高溫清洗。清洗時應戴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並在清洗後認真洗手。

  5。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屬於有毒氣體,被人吸入肺中可與血紅蛋白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液失去運送氧氣的能力而造成人體組織缺氧,從而發生一系列中毒症狀。

  發生輕度及中度一氧化碳中毒後,若能迅速脫離中毒環境並及時搶救,一般無後遺症。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病死率高,可伴有嚴重後遺症。

  預防措施:

  1。在冬季使用煤氣和燃煤取暖時,一定要注意室內合理通風換氣,每天開窗換氣不少於兩次。

  2。對取暖用的煤爐要裝好菸囪,改良取暖設備,定期清理煙道、煙囪、風鬥,密閉空間應設置通風管道。一定要等到煤炭完全燃盡之後再入睡,同時要保持爐灶和火炕的通風,睡覺前要檢查火爐是否封好。

  3。燃氣熱水器的安裝必須由合格人員負責,並定期檢驗,注意燃氣熱水器正確的使用方法。

  4。使用煤氣灶具一定要定期檢查灶具膠管是否牢固,並及時更換老化膠管,最好做到每兩年更換一次,另外煤氣總閥門一定要關好。

  5。有煤氣或液化氣的家庭最好安裝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器,當週圍出現煤氣或液化氣泄漏時,可以及早採取避險措施。

  6。避免在密閉車庫或空氣不流通的地下室,長時間發動車輛或待在車內開空調睡覺。

  7。吃火鍋用木炭或煤氣時,一定要注意室內通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來源:大連市疾控中心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