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引發美元重挫 如何影響人民幣彙率

2023年02月02日19:02

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bp)到4.50%至4.75%之間,加息幅度符合市場預期。

這是美聯儲自去年3月開啟本輪加息週期以來連續第八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為450個基點。本次加息後,美國基準利率水平再次刷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峰值。

美聯儲2月利率決議加息25bp,符合市場預期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整體來看,本次議息會議基本措辭和對通脹態度較12月沒有明顯變化。美聯儲對通脹水平的基本判斷是當前通脹下行是否明確仍需要額外的數據(至少3個月)支持。此外市場和美聯儲的明顯分歧不足為慮。

東方金誠分析師白雪指出,美聯儲加息週期可能進入最後階段,美聯儲可能還將於3月和5月分別加息25個基點,直至政策利率升至5%-5.25%,此後停止本輪加息,並進入政策觀察期。

關於美聯儲貨幣政策未來前景,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認為,美聯儲政策節奏會有一定政治考量,必然會有的放矢。往後看,降息時機大概率會選擇對經濟和政治最為關鍵的時間窗口,而不會在剛剛結束加息之際就立馬釋放降息信號。

此外,加息即將結束之際,最容易產生預期差,市場注意力即將轉向縮表。從2018-2019年的經驗看,在結束加息、開始降息之間,美聯儲還需要擇時結束縮表,如果市場對美聯儲價格型政策沒有誤判,那麼後續市場的注意力就會轉向縮表影響。

資產價格對本次議息會議給出鴿派解讀

從市場表現來看,資產價格對本次議息會議給出了鴿派解讀,道指和納指在會議期間大幅上行;10年期美債利率回落至3.4%;美元指數也有明顯回落,接近擊穿101;黃金價格大幅上漲,倫敦金價格觸及1950美元/盎司,最高觸及1955.96,刷新去年4月21日以來高點。

一德期貨外彙分析師車美超對貝殼財經表示,週四淩晨美聯儲2月利率決議宣佈加息25個基點,將目標利率上調至4.5%—4.75%區間,符合市場預期,金融市場就此也已提前定價,未來貨幣政策路徑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西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邊泉水認為,2月美聯儲會議聲明首次承認通脹放緩,對美債收益率形成下壓且對美股形成提振。其次,雖然鮑威爾發言依然偏鷹,但是並未證明有更新的線索指向終端利率會在預設的基礎上進一步上調,市場表現說明市場鴿派解讀。往後看,美債收益率短期維持震盪格局,中短期美債的核心定價還是在於美國經濟能否實現軟著陸,美股在流動性收緊下企業盈利端的風險並未完全結束。

浙商證券宏觀團隊認為,黃金方面,自去年11月以來,倫敦金從1620附近一路上行並突破1950,當前黃金仍然具有配置價值,歐債潛在壓力將利多黃金,主要源於避險邏輯;未來全球央行轉向寬鬆驅動實際利率回落也將對黃金形成提振,本輪倫敦金價格上行大概率將挑戰2075的前高位。

美債方面,在美聯儲政策立場出現更明確的轉向前,美債利率仍將圍繞3.5%為中樞保持震盪。二季度聯儲政策轉向的立場進一步明確後,美債利率將進一步下行,實際利率可能逐步回落至1%以下。美股方面,伴隨美股盈利預告陸續公佈,美股盈利端下行壓力仍然有待釋放,美股短期仍有下行空間。一季度後伴隨流動性轉向美股將迎來上行拐點。

短期人民幣彙率或進入波動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引發市場鴿派解讀,收緊政策延續放緩且上方空間有限對美元支撐作用減弱,隔夜美元指數大幅下挫0.94%至101關口,非美貨幣隨之大幅反彈,歐元兌美元升值1.17%,離岸人民幣盤中拉升近400基點升破6.72。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 Perry指出,由於美聯儲會議不夠鷹派的言論和會前的市場定價,美元遭到拋售。美元指數(DXY)大幅走低,回到近期通道的頂部趨勢線下方,低於2022年5月30日的水平支撐位101.29。美元指數的下一個支撐位在心理整數支撐位100.00。低於該點位,價格可能會跌至2022年3月的支撐位99.42附近。

車美超指出,美元指數走向將直接影響人民幣彙率,上半年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過程還未結束,仍對美元仍有一定的支撐作用。國內方面,近日國家領導考察人民銀行、外彙管理局時強調,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展望2月,國內季節性結彙消退對人民幣彙率支撐減弱,但當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市場情緒回暖對人民幣構成提振,多空因素交織影響,人民幣彙率不會形成單邊市,預計彙率整體仍將維持區間震盪走勢。

南華宏觀外彙分析師周驥對貝殼財經表示,短期人民幣彙率或進入波動期。國內宏觀基本面的“弱現實”與“強預期”仍在博弈。國內消費仍在修復中,或增加市場對我國經濟複蘇的信心。人民幣彙率當前最大的風險點在於國內經濟基本面能否實現市場當前的“強預期”。同時1月支撐人民幣彙率的年末剛性結彙將逐漸退潮。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