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腸病(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可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兩大種類,即身體免疫系統自我攻擊消化道細胞1。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婷婷指出,在香港,炎症性腸病在過去20年間患病人數上升了7倍,炎症性腸病屬非傳染性的慢性腸道發炎病症,「當患者出現嚴重發炎時,有機會會導致腸壁破裂、出血,甚至『穿窿』,並因而引發細菌感染敗血及腹膜炎等可致命的併發症。」

1分鐘了解炎症性腸病病徵
在香港,現時每10萬人中約有44人是炎症性腸病患者,在過去20年間患病人數上升了7倍。想知道自己是否屬於高危一族?陳婷婷醫生稱:「炎症性腸病患者平均發病於20至40歲,他們都是處於較年輕的黃金時期。炎症性腸病是非傳染性的慢性腸道發炎病症,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兩種,兩者常見均易令患者有慢性腹痛,肚瀉及食慾不振,以致出現營養不良或體重減輕的現象。部份患者更會大便有血,當患者出現嚴重發炎時,更會導致腸壁破裂、出血,甚至『穿窿』,並因而引發細菌感染敗血及腹膜炎等可致命的併發症。」

做手術能不能根治?
炎症性腸病症狀會終身伴隨患者,故此一般需要定期用藥物控制病情,嚴重者則有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1。陳醫生解釋:「慢性炎症性腸病的治療目標,是要控制症狀,修補腸道黏膜,從而減低將來併發症的出現。」
參考資料:1. 《炎症性腸病》
訪問片段:
Text:Fion
延伸閱讀:1. 肺癌患者男多過女?認識肺癌8個先兆/症狀、成因、檢查、治療方法2. 銀屑病 | 又稱「牛皮癬」與濕疹有何分別?詳解銀屑病成因、症狀、治療、飲食戒口宜忌、日常護理貼士3. 哮喘患者可否接種新冠疫苗?一文瞭解哮喘病徵、急救、食療及預防發作方法

資料來源: healthyD.com
- 關鍵字
- 香港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