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激烈交鋒,烏防長稱烏已是事實上的北約國家

2023年02月06日17:50

  日前,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持續開展猛烈攻勢,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稱已談妥西方向烏克蘭提供戰機的問題,並稱烏克蘭已經是“事實上的北約國家”,只差法律上的一部分程序。

  戰場之外,加拿大、葡萄牙、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多國履行或承諾對烏武器援助,而俄羅斯則與伊朗開展無人機供應合作。

  東部戰線“形勢嚴峻”

  據半島電視台2月5日報導,在經曆了幾個月的挫折之後,俄軍近來在戰場上持續取得進展,試圖控製烏東部頓涅茨克州鐵路樞紐巴赫穆特,並占領位於頓涅茨克州東部的煤礦城市武赫萊達。

  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州長基里連科表示,俄軍近日對德魯日基夫卡市發起火箭彈襲擊,至少造成5名平民受傷,阿夫迪夫卡鎮及其郊區也遭攻擊。

  烏克蘭哈爾科夫州州長奧列格·西涅古博夫稱,一枚俄羅斯發射的S-300導彈落在哈爾科夫市的一個公寓區附近,造成4人受傷,另有一枚導彈擊中當地一所大學,造成1人受傷。

  與此同時,俄烏兩軍在巴赫穆特正展開激烈戰鬥。俄羅斯僱傭軍瓦格納集團負責人葉夫根尼·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說,烏克蘭軍隊並沒有從巴赫穆特撤退,該城市北部的戰鬥仍在進行。

  普里戈津在一份聲明中說:“激烈的戰鬥正在每條街道、每座房子、每處樓梯間進行。烏克蘭武裝部隊正在戰鬥直到最後一刻。”

  當日,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漢娜·馬利亞爾(Hanna Malyar)則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發文稱,俄軍突破烏軍巴赫穆特和利曼的防線的努力已經失敗。

  馬利亞爾說:“本週,俄軍傾盡全力突破我們的防線,他們包圍了巴赫穆特,並在利曼地區發起了強大的攻勢。但由於我們士兵頑強的精神,他們沒有成功。”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月5日發表講話時表示,烏東部頓涅茨克地區的炮擊仍在繼續,“我不得不說,前線的形勢很嚴峻,而且越來越嚴峻……俄軍正把越來越多的力量用於瓦解我們的防線。”澤倫斯基在其晚間講話中說,“但無論多麼困難,無論壓力有多大,我們都必須忍受……除了自衛和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西方戰機事宜已談妥”

  另據英國《衛報》2月5日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盟友、最高拉達人民公仆黨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於當天表示,現任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將被調離該崗位。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局長基里洛·布達諾夫(Kyrylo Budanov)將接替列茲尼科夫,出任國防部長。

  據報導,列茲尼科夫擔任烏國防部長期間,烏國防部被發現為前線部隊的食物供應支付;一兩倍甚至三倍於商店價格的錢款。此前,負責烏軍後勤的烏國防部副部長沙波瓦洛夫已經因高價為部隊採購食品的醜聞提出辭職。

  面對俄烏衝突局勢,列茲尼科夫在當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俄羅斯將在未來幾週內發動大規模攻勢,但烏克蘭有足夠的士兵和資源來擊退這種攻擊。

  他向媒體表示:“並非所有的西方武器屆時都會到達,但我們有資源和儲備來幫助穩定戰線和維持攻勢。”他還表示,烏克蘭的盟友將同意向烏克蘭提供戰機用於作戰,儘管有西方國家領導人近日評論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提供戰機。

  截至目前,烏克蘭在尋求獲得西方戰鬥機的過程中已經獲得了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的支持。但德國等西方國家的領導人擔心向烏克蘭提供西方戰機可能會激怒俄羅斯,使他們的國家陷入更深的衝突。

  另據《衛報》2月5日報導,伊朗和俄羅斯正尋求在俄建立一個工廠,從而為俄軍提供6000多架伊朗設計的無人機。另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兩國政府正在推進計劃,伊朗代表團已於1月前往俄羅斯參觀了計劃設廠的地點。

  烏防長:烏已在事實上加入北約

  此外,加拿大國防部長阿尼塔·阿南德(Anita Anand)在2月5日於推特上表示,加拿大向烏克蘭運送了其承諾的4部豹2坦克中的第一部,該部坦克已抵達波蘭。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Antonio Costa)則表示,葡萄牙將向烏克蘭運送豹2坦克。列茲尼科夫表示,烏軍將於6日開始訓練如何使用豹2坦克。

  美國方面則於2月3日表示,可將烏克蘭軍隊的打擊範圍擴大一倍的新火箭彈已被納入美國對烏克蘭的22億美元軍事援助計劃中。

  此外,法國、意大利和美國均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新的武器,而烏克蘭在對承諾的武器表示感謝的同時,繼續敦促各國提供包括戰機在內的更多武器。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各方同意由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不會被用於攻擊俄羅斯領土。對此,列茲尼科夫也指出,烏克蘭不會使用美國承諾的射程更遠的武器攻擊俄羅斯領土上的目標,只會將其用於打擊烏克蘭領土上的俄軍部隊。

  列茲尼科夫5日在評論西方武器的供應和烏克蘭軍隊的狀況時進一步表示,“我可以大膽地宣稱,我們已成為事實上的北約國家。我們只剩下法律上的一部分(程序)了。”

  半島電視台報導稱,烏克蘭此前已申請加入北約,俄羅斯的另外兩個鄰國芬蘭和瑞典也已申請加入。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