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人的老齡村有了新面貌

2023年02月07日13:35

2月6日,聲聲“打春牛”的鞭響和祝福在懷柔區東南溝村村委會發出,這裏正在舉行立春文化活動,村民們在火紅燈籠下一起見證東南溝村健康大講堂、同心書屋等新設施的揭牌。東南溝村支部書記崔加革說:“一聲鍾響,意味著春天的到來,村莊正以一副更新的面貌迎接未來。”

東南溝村舉行揭牌儀式。李重陽 攝
東南溝村舉行揭牌儀式。李重陽 攝

老齡村留不住年輕人

東南溝村是長哨營滿族鄉的下轄村,全村由7個自然村組成,如今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60歲以上的老人占大多數。崔加革介紹:“村子沒什麼可以依靠的產業經濟,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在我們村要找個50多歲的人都難。”

深山之中,東南溝村很難與外界聯繫,小自然村分散。崔加革剛來工作時候,每天都奔走在自然村之間,“我剛上任的時候,村里還有六七百人,現在就留下兩百多口人了。”他說,“一到過年過節,外出打工的都回來了,村里就比往常更熱鬧,村莊工作任務多,我得盡力做到最好。”

崔加革說:“山裡人家之前都是過苦日子的,冬天河面一結冰,山風呼嘯,每個人臉上都被吹得黑紅黑紅的。”

如今,隨著立春的到來,東南溝村也迎來了新一年的希望。崔加革敲響了迎春的鍾聲,他告訴記者:“全國各地都在鄉村振興,我們也要跟上腳步,雖然老齡人口多,但村莊也需要換一個新面貌。”

走進村莊義診的醫生

“老年人都多少有點基礎病,醫療方面的資源缺口很大。”崔加革介紹,東南溝村周邊僅有一個醫療診所,由一名鄉村醫生支持著周邊幾百口人的醫療需要。“沒法打針,沒法體檢,村里老人有需要只能上醫院,醫院至少得到70公裡外才有。”

兩年前,村里來了一名“健康大使”張東岩,讓東南溝村的醫療有了新面貌。健康大使是北京同心共鑄公益基金會發起項目“中國健康好鄉村”中提出的概念,他們被分派到長哨營滿族鄉的各個村子中,幫助村莊開展工作。張東岩和東南溝村的緣分,就是因為這個開始的。

張東岩說:“在村子裡要做的工作很多,兩年里我幾乎都在村子裡。”張東岩在東南溝村的兩年時間里,幫助村莊打造建立了健康大講堂、診所、書屋、公園等公共服務場所,村民們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

村里的健康大講堂。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村里的健康大講堂。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在北京新十條執行之後,村民們生病發燒的不少,依託健康大講堂和診所,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的醫生們下鄉義診,提供科普健康知識,讓村里的醫療壓力得到了緩解。”崔加革回憶,健康大講堂不僅會定時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還會放映一些電影,豐富村民精神生活,提升認知。

張東岩介紹,義診的醫生們一到兩個月都會下鄉一次,完成問診、開方等工作,節省了村民外出就醫的時間成本,一位村民向記者表示:“醫生們好啊,還會教我們八段錦,強身健體。”

文化活動讓村莊活躍起來

在健康大講堂旁的小屋子裡,擺放著幾個鐵皮書架,幾百本圖書將其填得滿滿噹噹,崔加革說,這是村里組起的第一間書屋,平日裡就開放給村民翻看。“這些書就放在這裏讓大家看,也有一些童書,比較適合小孩子閱讀。”

村里的書屋。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村里的書屋。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元宵節剛過,東南溝村過節的氛圍還在,踩高蹺、扭秧歌、舞獅子等民俗活動,把村民們聚在一起,小小的空地上,四處都是歡聲笑語。於春華是東南溝村的文化宣傳員,這是經過報名選拔後才當選的。她日常的工作,包括督促村容村貌、組織節日文藝活動等,她說:“平時我就召集村里的姐妹們一起跳舞,出出汗,心情也變好了。”

村民聚在一起跳舞。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村民聚在一起跳舞。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太陽升得更高了,村民聚在一起吃春餅,意在討個好綵頭。崔加革喝了一口熱茶,他說:“不論是村里、鄉里,還是社會上的力量,都在為村莊的未來而努力,我期望我們這個深山小村,未來也能蓋上醫院,村民生活不愁。”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