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半壁江山,汽車自主品牌密集上攻謀增量

2023年02月08日10:03

  2022年是自主品牌的高光時刻。

  乘聯會數據顯示,自去年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首次超過50%後,9-12月又連續4個月跨過了50%的門檻。2022年全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達到50%,相較2021年全年增加6個百分點。

  這是近十年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首次佔據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此前的2013年-2021年,這一數字不僅一直在40%左右徘徊,單月市場份額也未曾達到50%。

  過去一年,比亞迪反超“南北”大眾奪得銷冠,德系、日系等過往強勢合資品牌地位逐漸滑落。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正重塑車市競爭格局,搭乘智能電動汽車發展“順風車”,轉型迅速的自主品牌出海也邁入了全新發展階段。在業內看來,2023年在行業總量平穩的背景下,頭部自主品牌競爭優勢明顯,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加持,終結合資品牌霸榜

  去年4月比亞迪宣佈全面“斷油”,這一年其以全年超186萬輛、同比增長超200%的成績反超“南北”大眾、上汽通用等,奪得國內車市銷冠寶座。

  這是比亞迪曆史上首次,也是中國自主品牌首次終結中國車市多年來被合資品牌霸榜的曆史。

  比亞迪封冠的同時,其他自主品牌也開始趕超合資品牌。乘聯會發佈的乘用車批發銷量排行榜顯示,2022年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比亞迪、一汽-大眾和吉利汽車,前五名中自主品牌達3家,分別為比亞迪、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其中,吉利汽車去年銷量超143.2萬輛,同比增長7.9%;長安汽車全年銷量同比上漲6%至137.8萬輛。

  相比之下,2021年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為冠亞軍,僅有2家自主品牌躋身前五。

  “2022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共銷售2314.8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6.2%。”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儘管受疫情以及芯片短缺的衝擊,自主品牌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對於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創新高,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自主品牌車企轉型升級表現較好,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等企業份額提升明顯。崔東樹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稱,自主品牌份額增長核心原因是其新能源表現較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自主新能源汽車份額占比80%,形成新能源汽車拉動自主品牌整體市場份額攀升的良好表現。

  在其看來,2023年自主品牌提升勢頭也將能夠持續,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目前正持續處於上升勢頭,這將推動自主品牌份額大幅增長。

  “近年來,中國品牌車企緊抓新能源、智能網聯轉型機遇,推動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一路攀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

  無論是比亞迪反超,還是自主品牌開始與合資品牌上演市場爭奪戰,離不開新能源汽車逆勢高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升至51%,而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高達70.6%。乘聯會數據中,2022年銷售新能源汽車最多的15家車企中,11家自主品牌車企上榜,其中比亞迪、吉利汽車、廣汽埃安、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同比增速均實現翻倍。這一銷量榜上,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為合資車企,特斯拉為外商獨資車企。

  中汽數據指出,2022年,在國際地緣政治導致的油價攀升和國內經濟下行帶來的消費疲軟下,新能源車型經濟性優勢進一步凸顯,疊加超強的產品體驗和補貼政策支撐,新能源市場延續2021年來的高增長態勢,推動其最大受益者自主品牌彎道超車繼續加速,實現產品品質和價格的全面升級。從競爭格局看,2022年自主品牌呈唯一正增長系別,市場份額創十餘年來的新高。

  突破“價格天花板”,車企密集上攻

  新能源汽車崛起成為新機遇,為進一步佔據市場份額,自主品牌也開啟上探之路,搶奪豪華品牌市場份額。特別是2022年,自主品牌通過推出“小號”衝擊高端豪華市場的攻勢更加猛烈。

  今年1月初,預熱已久的比亞迪百萬級新能源品牌仰望揭開面紗。根據此前披露的消息,仰望品牌定位高於騰勢,駛入百萬級豪車賽道。仰望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胡曉慶在發佈會上透露,仰望品牌將建設完全獨立的銷售渠道,從今年第一季度開始陸續在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設立體驗中心。

  與比亞迪以硬派越野入局百萬市場不同,廣汽埃安選擇以超跑切入。2022年廣汽埃安推出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鉑,並發佈全新車型Hyper GT,進軍高端市場。

  以往,20萬以上售價區間是中國品牌難以突破的“價格天花板”,而隨著進口品牌、合資品牌和更多中國品牌紛紛殺入新能源車市場,這條賽道已由藍海進入紅海。如何實現破局擺在了各大車企面前。

  業內分析,中國品牌新能源車能實現高端化突破的核心原因有兩點,首先是精準滿足中國消費群體需求。其次,隨著近年來行業競爭加劇,中國品牌在技術上紛紛加碼,以爭取對傳統豪華車標準的話語權。

  崔東樹指出,中國車市的高端需求總體較強,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必然達到較高水平。由於目前進口車和合資豪華車在高端電動化方面表現較弱,自主品牌電動車高端化潛力巨大。

  “通過高端產品,車企不僅可以提高產品利潤,也會通過重塑品牌形象獲得消費者的進一步認可。”平安證券研報指出,自主新能源品牌崛起的關鍵是實現中高端突破。通過拓寬產品線,發展高端化豪華汽車產品已成為眾多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明確戰略。

  值得關注的是,自主品牌上探高端的同時,也更堅定了與豪華品牌一較高下的信心。

  蔚來汽車CEO李斌曾在媒體溝通會上公開表示,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影響,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承受一定的壓力。雖然蔚來2023年銷量超越奔馳、寶馬和奧迪還有距離,但對於今年銷量超越雷克薩斯有信心。

  蔚來汽車方面對貝殼財經記者透露,2022年1至11月,在成交價40萬以上的高端純電市場中,蔚來占有率達74%。

  乘聯會認為,在電動化趨勢下,電動車將改變高端豪華車競爭格局。尤其是隨著自主品牌在技術體系、渠道服務等領域的不斷提升,自主品牌新能源高端化產品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加強。

  安信證券表示,2023年合資車企的新車規劃多是對原有產品的更新換代,缺乏有競爭力的新款燃油車和電動車,難以拉動銷量大幅增長。其判斷,2023年合資車企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銷量和市場份額預計會進一步下滑。而自主品牌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無論傳統自主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均迫切希望2023年破局。其中,小鵬汽車在2022年下半年展開了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2023年,還將繼續推進組織變革,提升效能,以適應未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挑戰。

  蔚來也將矛頭對準內部優化。針對各業務板塊,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內部信中列出8大不足,並表示外部壓力不是蔚來迴避自身問題的理由。“我們必須從內部挖掘潛力,尤其是對於低效的組織、低效的團隊、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項目,需要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優化。”他透露,2023年將在效率優化方面花較多的時間。

  面對勢不可擋的新能源汽車時代,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多家自主車企均將“以用戶為中心”提為企業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上汽將從過去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完成造車、賣車、用車、車生活等用戶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轉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