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乙類乙管”滿月記

2023年02月08日05:21

1月25日,重慶北站候車大廳,“玉兔迎春”大屏幕前,旅客人頭攢動。據瞭解,春節假期期間(1月21日至27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5017.4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83.1%。2023年1月8日起,我國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正式調整為“乙類乙管”,疫情防控新階段正式開啟,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序恢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2月6日,廣東省廣州市,準備前往香港、澳門的遊客。2月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關於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的通知》,從2月6日零時起,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取消經粵港陸路口岸出入境預約通關安排,不設通關人員限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攝

2月7日,北京市朝陽區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餐飲、快遞、家政等行業從業人員前來做職業體檢。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近日通報,目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全國的醫療機構陸續恢復常態化診療。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1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遊客在南寧動物園觀賞海龜。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攝

    2月6日下午,北京市崔各莊費家村,一名行人路過一間停止使用的核酸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2月6日下午,北京市崔各莊費家村,一名行人路過一間停止使用的核酸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1月31日15時38分,載有600名貴州籍務工人員的D2811次列車抵達廣州南站。車上的乘客主要是節前已在廣東就業的返鄉員工,還有少量新入粵務工人員,他們前往廣州、東莞、深圳、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地市開啟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攝

1月8日上午,北京首都機場,一個小女孩與剛剛歸來的家人相擁。當天是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第一天,即日起,全國各機場恢復原有入境旅客流程,不再要求入境旅客進行落地核酸和集中隔離。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1月9日,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廳,民眾有序辦理個人業務。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關於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優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的公告,有序恢復受理審批中國公民因出國旅遊、訪友申請普通護照,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遊、商務赴港簽注。視覺中國供圖

1月21日,農曆兔年除夕夜,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古城,一名遊客用手機拍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表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建泉/攝

    2月5日,週末晚高峰,北京市工體北路上車水馬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2月5日,週末晚高峰,北京市工體北路上車水馬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2月6日,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首日共28萬人次出入境。同日,文化和旅遊部試點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當天淩晨,全國相關出境旅遊團隊從各地陸續出發。

時隔3年,這一“進”一“出”重新開啟的時間點,也恰與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滿月”時間點幾近相合。

一個月前,1月8日零時起,全國各機場恢復原有入境旅客流程,不再要求入境旅客進行落地核酸和集中隔離。透過鏡頭,我們看到一幕幕激動落淚的久別重逢。熱烈擁抱的場景,成為疫情防控新階段正式開啟的絕佳註腳。

1月8日起,我國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正式調整為“乙類乙管”。“保健康、防重症”成為新階段的防控工作目標。“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既是呼籲,也是每個人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

這一個月裡,我們見證了春運的洶湧人潮。據國家鐵路局消息,1月21日至27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5017.4萬人次,同比增長57.0%,恢復至2019年的83.1%。假期末的返程客流高峰中,曾連續兩天突破千萬人次。提著大包小包的旅客們擠上列車,“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吃上一口家鄉飯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有些痕跡似乎要徹底從我們生活中抹去了,我們開始觸摸到這種改變的“實感”:進站時只需要刷身份證,返鄉後不再有填報防疫信息的卡口,回家前後不需要核酸檢測,“封控”這個詞以極快的速度被記憶封存;大小景區、商超及文娛場所人頭攢動,春節檔幾部電影上演得如火如荼;好吃的餐館爆滿排隊,老闆在朋友圈頻繁發著“翻檯”“營業額創新高”的信息;年輕人也開始在各種群裡詢問,自己喜歡歌手的演唱會是否開始搶票了。

但是,有些痕跡還在,一些問題我們還在探索著解決。比如,人們時不時就會看到路旁停止使用的核酸亭,然後感慨一番滄海桑田。即將開學,人們也開始討論,大學到底該如何有序向社會開放,中小學生上課前要怎麼做健康監測。

細微處始終提醒我們,新冠疫情並沒有結束。公共場所中,儘管有些人已經不肯好好戴口罩了,但是更多人選擇了N95口罩,作為保護自己的首要工具。

我們也不能忘記,很多人在春天到來前失去了愛人、家人、朋友、師長,也有人不得不結束了自己奮鬥許久的事業,籌劃著下一步如何前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的數據顯示,在1月8日“乙類乙管”正式施行之前,全國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急診就診人數、陽性在院重症患者人數,就已陸續到達峰值。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平穩有序。

目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穩步下降態勢。人們在期盼著回歸正常生活。也有人認為,新冠已經從諸多方面改變了我們,不如朝前看,努力尋找新的可能性。

從更為宏觀的層面上,政府在積極進行著下一步的準備。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數次公開發佈中均提到,未來會依法動態採取適當的限制聚集性活動和人員流動等措施,壓製疫情高峰。還有,針對養老機構、學校、社會福利機構等人群集中場所和重點機構,針對老年人、基礎病人群等脆弱人群,針對醫療衛生機構如何做好準備,針對農村地區等醫療薄弱環節,針對疫情監測,指導方案和有關措施都在持續明確、推進。

回家時的擁抱,出行時的興奮,升騰的煙火,熬過的病痛......在“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不忘“悲傷”的同時也堅定懷抱“希望”,這個春天註定承載著太多的意義。記憶不滅,我們終將前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寫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2月08日 07 版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