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滿意《施政報告》中的哪項措施?(最多可選16項)
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7日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及其他環境因素可能使細菌增強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產生更多“超級細菌”。
根據這份報告,2019年,全球大約500萬人的死亡與微生物耐藥性相關聯。如果不採取措施遏製微生物耐藥性增強趨勢,預計到2050年,每年相關死亡人數將上升至1000萬人。
按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說法,細菌耐藥性可以自然產生,但人類過度使用抗生素加快了這一進程。那些倖存下來的“超級細菌”耐藥性、傳播性更強,而且能夠橫向傳遞“耐藥基因”。
國際社會對耐藥性的關注點主要在於過度使用抗生素,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環境規劃署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可從幾個方面加劇微生物的耐藥性,比如,氣溫升高會加快細菌的生長速度,從而加快微生物對抗生素的耐藥基因傳遞速度。
報告作者之一、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生態系統工程學教授戴維·格雷厄姆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隨著氣候變得更加極端,特別是氣候變暖,耐藥性的進化速度真的會加快。”
專家們舉例說,氣候變化引發更多嚴重洪災,可能導致居住環境過度擁擠、衛生條件惡化和汙染加劇,水中的人體排泄物、重金屬和其他汙染物將為微生物耐藥性進化創造有利條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說:“一些引發環境退化的因素也在加劇微生物耐藥性問題,這可能會破壞我們的衛生和糧食系統。”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專家斯科特·羅伯特說:“氣候變化、汙染、天氣模式變化、降雨增加、城市和城鎮化地區人口更密集——所有這些都會促進微生物耐藥性傳遞。我確信,除非我們採取相對嚴厲的遏製措施,這種現象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加劇。”
這份報告題為《準備迎接超級細菌》,當天發佈於在加勒比島國巴巴多斯舉行的抗菌素耐藥性問題全球領導人小組第六次會議。(楊晟江)
編輯 辛婧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