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髮布研究報告稱,A股市場自11月以來底部反彈已經持續3個月時間,特別是1月以來國內多數城市逐步渡過疫情峰值期,經濟複蘇的趨勢和消費場景的修復得到進一步加強,春節長假期間國內出行和消費數據的複蘇程度環比改善較為明顯。往後看,該行認為對後續市場演繹不用過於謹慎,2023年市場機會仍大於風險。二月配置策略以增長複蘇為主線,建議配置受益於經濟修復的相關領域有望維持較好表現,兼顧高景氣細分成長賽道。
港股市場方面,海外中資股市場反彈的勢頭因一系列不利因素而暫時受阻,同時部分投資者重新審視春節假期期間消費複蘇效果也使得消費板塊普遍出現回吐,南向資金大舉流出更是獲利回吐交易的直接體現。該行傾向於認為當前市場的盤整更多是反彈過程中的暫歇、而並非趨勢逆轉。往前看,該行認為市場短期或維持盤整,以消化已經計入的預期並等待新的催化劑的到來,該行認為港股市場的上漲行情尚未結束,市場在快速修復後逐步轉向結構性機會。配置策略上,該行建議投資者更加關注優質成長、互聯網和科技製造等三個方向。
A股市場
重視反彈過程中的邊際變化,後續基本面企穩是關鍵。A股市場自11月以來底部反彈已經持續3個月時間,滬深300等寬基指數的最大反彈幅度已超過20%。在此背景下該行認為當前需要重視幾個維度的邊際變化:
市場關注點正在從注重政策變化邊際轉為注重基本面的實質修復。去年年底的政治局會議及中央經濟會議強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與之伴隨的疫情防控政策邊際優化、地產政策從供給側發力等是支持市場近3個月表現的重要因素,時至今日市場關注點正在由政策預期逐步轉為落實成效,體現在對於經濟數據和高頻指標修復情況的重視;
估值仍有空間,但修復速率邊際變化,交易層面短線也有一定的獲利了結影響。滬深300指數去年11月初的股權風險溢價已經超過2018年底和2020年3月的曆史階段低位,前期的較低估值是支持指數表現的原因之一。當前滬深300指數的2023年市盈率升至10.0倍,與曆史均值(11.5-12.5倍左右)相比仍有空間但修復速率可能有邊際變化。從交易層面來看,部分指數逐漸步入前期交易密集區,部分資金可能有獲利了結需求。
往後看,考慮經濟活動的修復仍在持續,該行近期持續跟蹤的主要城市的擁堵指數和地鐵出行人次在春節後快速反彈,工業煤耗量等高頻數據回升力度也強於往年,高頻數據的改善仍有望對市場形成一定支持,市場估值雖有所修復但仍有空間,該行認為對後續市場演繹不用過於謹慎,2023年市場機會仍大於風險。
二月配置策略:以增長複蘇為主線
關注經濟複蘇的成色和節奏,節後市場有望保持相對積極。1月以來國內多數城市逐步渡過疫情峰值期,經濟複蘇的趨勢和消費場景的修復得到進一步加強,特別是春節長假期間國內出行和消費數據的複蘇程度環比改善較為明顯。往後看,該行認為高斜率複蘇有望繼續支持市場修復。配置層面來看,近期需要關註:
1)春節長假期間國內出行、餐飲、電影等線下消費呈現複蘇態勢。作為中國疫情政策優化後的第一個長假,今年春運客運量相較2022年同期改善明顯,春節假期內國內出遊人數與旅遊收入也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2023年春節檔電影票房的絕對規模也僅次於2021年[2]。綜合來看,儘管春節長假期間國內出行和消費數據複蘇程度仍低於2019年,但相較2022年已出現較為明顯的改善,該行預計後續國內消費和線下需求有望繼續回暖。
2)部分經濟大省強調力爭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推動高質量發展。節後開工首日,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多個經濟大省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主題,密集開展調研、主持會議,確立2023年工作目標。例如廣東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要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突圍”;北京市表示2023年要“力爭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紅’”。結合春節前地方兩會相繼召開,各省製定的2023年增長目標分佈在4%-9.5%之間,該行預計今年“穩增長”的政策基調仍會進一步延續並強化。
3)2023年1月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入創有統計以來新高。今年以來在國內基本面修復預期持續加強、美聯儲加息節奏逐步趨緩的背景下,外資大幅淨流入A股,1月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1412.9億元,創下了有統計以來的單月淨流入規模的新高。從今年1月北向資金加倉的主要行業來看,電力設備、非銀金融、食品飲料獲得了北向資金的較大規模淨流入,淨買入金額均超過150億元。
配置建議:受益於經濟修復的相關領域有望維持較好表現,兼顧高景氣細分成長賽道。隨著疫情對經濟影響逐步消退,以及前期穩增長政策的逐步落地見效,該行認為後續經濟活動的修復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且複蘇斜率可能較高,支撐市場修復的主要邏輯仍在兌現。未來3-6個月,該行建議關注如下配置思路:
1)預期不高、政策出現邊際變化受影響大的領域,特別是受益於增長複蘇的相關行業,如受疫情影響的消費等。該行認為隨著國內經濟進入複蘇通道,前期受到宏觀基本面壓製的行業,例如消費板塊、地產鏈條等具有較大的彈性,建議在配置上短期把握基本面有望實現持續改善的板塊,如出行鏈、餐飲鏈、地產產業鏈等。
2)關注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景氣有望維持高位的細分成長賽道。近期多地政府出台數字經濟方案,例如河北省提出到2027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2%以上;浙江省提出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等等。結合前期印發的《關於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政策支持下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有望維持高景氣,中期維度成長風格的結構性行情值得關注。
3)受益於“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的相關國企上市公司。2022年11月監管層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建議關注相關的資本市場配套制度建設,基本面優質、順應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國企上市公司有望迎來估值重塑的機會。
2月行業配置主要調整:上調油氣開採、鋼鐵、計算機、傳媒與遊戲、半導體、消費電子、醫療服務;下調油田服務與工程、建材、基礎設施、銀行、券商、電商、商貿零售、酒店及旅遊、其他必選消費、藥品、農林牧漁。
2月行業配置結論:超配家電、輕工家居、醫療服務、計算機、半導體;低配水務及環保、城市燃氣、商貿零售、紡織服裝、電商。
港股市場
海外中資股市場反彈的勢頭因一系列不利因素而暫時受阻,包括南向資金大幅流出、春節期間經濟活動修復並沒有太多超預期等。美國或將修改對外投資行政命令的消息壓製了投資者情緒,同時部分投資者重新審視春節假期期間消費複蘇效果也使得消費板塊普遍出現回吐,南向資金大舉流出更是獲利回吐交易的直接體現。該行傾向於認為當前市場的盤整更多是反彈過程中的暫歇、而並非趨勢逆轉。原因在於:
其一,市場快速且大幅反彈後通常會引發獲利回吐,導致市場回調和盤整。春節期間港股再度大幅上漲,進入超買區域,同時估值也基本修復至長期曆史均值的附近(MSCI中國剔除A股指數和恒生指數市盈率分別達到9.7倍和10.1倍)。在此背景下,該行認為稍事休整反而有利於市場未來更可持續的上漲,否則可能過多透支上行動能。
其二,基本面修復邏輯仍在,當然更多的政策出台仍有必要。在連續收縮三個月後,1月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環比上升3.1個百分點,至50.1%。同時,疫情政策優化後服務業快速回暖,助推非製造業PMI環比大幅上升12.8個百分點,至54.4%,好於市場預期。但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淨利潤下滑仍然表明有必要出台進一步的利好措施。該行建議投資者關注3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動向,尤其是關注地產相關高頻數據和潛在限購放鬆政策的推出。
其三,近期南向資金的大幅撤離也可能並非常態。更何況,海外主動型基金上週已連續第四周流入,這一階段流入總量已達到33億美元,也有助於提供一定對衝。
但短期的不確定性的確有所增多。雖然美聯儲FOMC會議加息25個基點的決定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是受上週美國就業數據和PMI意外走強推動,美元走強,進而導致港元彙率再度接近弱方保證。如果觸髮香港金管局在聯繫彙率機制自動入市干預,將再度推升HIBOR利率,從而收緊市場流動性。
往前看,該行認為市場短期或維持盤整,以消化已經計入的預期並等待新的催化劑的到來,包括國內經濟增長修復更多的積極信號、更多的穩增長政策出台以及美國通脹消息向好等因素。在風險溢價修復結束(第一步,去年11月完成)和估值修復接近完成(第二步,目前進行中)後,該行判斷盈利預期將對接下來市場的反彈路徑和上漲空間起到更為重要的影響。該行認為市場的上漲行情尚未結束,基準情形下更多類似2019年,即盈利溫和增長(6%-10%)推動下,市場在快速修復後逐步轉向結構性機會。
配置策略上,該行建議投資者更加關注優質成長(低PEG),如政策優化下的消費和地產、預期反轉修復的互聯網和醫療保健、高景氣的科技製造等三個方向。該行建議超配部分信息科技(軟件與半導體)、媒體娛樂、可選消費與服務、以及部分醫療保健和房地產;對原材料、工業、交運、公用事業等維持偏謹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