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培育百家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

2023年02月08日00:11

福田汽車集團產品展示。該集團通過建設後市場業務體系,實現從製造型、銷售型向製造服務型、銷售服務型轉型。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攝

  2月7日,北京發佈《關於北京市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十園百企”兩業融合試點,助力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兩業融合是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李曉濤表示,北京市促進兩業深度融合發展的主要工作安排可以概括為“8+20”,即“錨定8個重點領域,推進20項主要舉措”,並積極辦好12場兩業融合交流會,集中發力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兩業融合新機制、新模式和新業態,進一步擦亮“北京智造”“北京服務”品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洪群聯表示,《實施意見》對北京市鞏固完善高精尖產業格局,加快建設具有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產業融合涉及行業眾多、差異性大,必須因地因業製宜。

  關注 1

  加快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市級兩業融合示範園區、100家市級兩業融合試點企業,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基本實現全覆蓋,兩業融合發展水平和融合層次顯著提高。

  李曉濤介紹,北京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突出,2022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5萬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8成以上,製造業加快向“高精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優勢鞏固擴大,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左右,為兩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實施意見》緊扣促進“五子”聯動,銜接“十四五”規劃、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等對高精尖產業發展的安排,提出集中發力的八個重點領域: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服務業融合、推動醫藥製造與健康服務有機融合、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製造和服務全鏈條體系、促進集成電路製造與研發設計服務一體化發展、提升高端裝備與服務業融合水平、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與相關產業綠色融合、促進現代物流和製造業高效融合、釋放消費領域服務與製造融合潛力。

  其中,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服務業融合領域,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服務業的創新應用,培育一批智能經濟新業態等。

  在推動醫藥製造與健康服務有機融合領域,提出以“智能+”模式拓展遠程健康管理、遠程門診、移動醫療、運動嚮導、精準照護等服務業態。

  在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製造和服務全鏈條體系方面,支持汽車製造企業開展汽車全生命週期服務,拓展汽車租賃、改裝、二手車交易、維修保養等後市場。

  在釋放消費領域服務與製造融合潛力方面,支持企業構建消費驅動型組織模式,以家電、消費電子等為重點,促進更新消費。

  關注 2

  符合條件兩業融合項目可獲得貸款貼息支持

  李曉濤介紹,在前期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實施意見》聚焦堵點難點尋求突破,結合行業企業的經驗和訴求靶向發力,提出八方面20項主要措施。

  八方面具體包括:加快企業培育,發揮融合發展主體作用;搭建公共服務平台,降低產業融通發展成本;加強技術服務供給,增強融合發展動能;建設應用場景,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強化京津冀產業協同,提升區域融合發展水平;依託“兩區”建設,構建融合開放新格局;強化北京標準和質量認證,構築產業融通新優勢;完善支撐體系,增強融合發展保障能力。

  在強化企業和園區服務方面,《實施意見》提出組織企業兩業融合交流會,搭建行業企業對接平台,鼓勵兩業融合示範園區圍繞重點產業建設專業化“一站式”產業服務平台等,並在定製廠房建設或租賃、儀器設備購置等方面探索給予固定資產投資補助。

  在提升產業用地靈活性方面,為了滿足兩業融合用地需求,提出在兩業融合示範園區內探索功能適度混合的創新型產業用地模式,合理配置地塊兼容功能和比例,提升土地使用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等。

  在加強金融支持方面,將兩業融合發展作為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的重點支持領域,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2.5個百分點、期限2年的貸款貼息支持。

  洪群聯表示,《實施意見》很好地把握了北京市的特色長板,對如何高效用好用足資源作了清晰部署,有助於提升北京市兩業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更好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 兩業融合試點案例

  福田汽車: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構建後市場業務平台

  目前,北京市兩業融合試點工作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其中,福田汽車集團通過整合汽車產業鏈上下遊資源構建了後市場業務平台。

  福田汽車集團黨委副書記蔡恩禹介紹,通過後市場業務體系的建設,實現福田汽車從製造型向製造服務型轉型。同時,賦能福田全國2307家經銷商、7365家服務商,實現從銷售型向銷售服務型轉型。

  福田汽車集團X事業部總經理張曉聲介紹,福田以互聯網、車聯網、金融科技為支撐,構建後市場業務平台,其中包含快修服務業務平台、第二品牌配件業務平台、金融科技業務平台、二手車業務平台、智能車聯業務平台、會員業務平台、網絡貨運平台七大業務平台的IT系統架構。

  2018年開始,福田汽車利用“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技術,至2022年已實現車輛100%聯網,在線車輛達到225萬台。搭建福田e家和超聯車隊管理系統兩大客戶運營平台,幫助500萬福田車主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耗與維修成本;為2000家大客戶提供車隊管理與司機駕培服務,提高車輛出勤率,降低能耗,強化安全駕駛,科學管理車隊。此外,福田還開發了全程無憂、卡友福快修、會享福二手車業務平合,鏈合10000家經銷商、服務商、快修店、二手車商,用“互聯網平台+大數據”幫助高效集客,持續經營拓展收益,保障社會就業。

  張曉聲介紹,未來,福田汽車將持續在整車製造與銷售、物流與車輛管理、汽車維保、二手車交易、零部件再製造等傳統行業,置入車聯網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打破原有的業務邊界,促進業務交叉融合,深入落實“線上+線下、國內+海外”的創新經營模式,推進汽車製造與後市場服務的高效協同,助力福田汽車及其合作夥伴以數字技術加快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京津冀產業協同、“兩區”建設等既是北京市的獨特資源,北京市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形成獨特優勢的關鍵支撐,也是北京市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產生示範效應的重要領域。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洪群聯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