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過年,有不少數碼玩家都會想著升級自己的電腦,無論是用來玩遊戲或者是辦公,強勁的性能、穩定的運行,還有花哨的RGB燈效永遠是DIY黨們追求的目標。春節前我入手了一套鑫穀崑崙禦風機箱和冰霜360一體式水冷,重點想要解決之前M-ATX機箱散熱不理想的問題。

先來分享一組包裝圖,機箱是傳統的瓦楞紙箱子,印有機箱的線稿輪廓圖和型號名稱;水冷則是比較精緻的白色盒子,正面印有水冷的渲染圖和型號名稱。

這款機箱有黑、白兩種配色,我選的黑色款顯得低調內斂,也比較耐髒。整體風格屬於方正造型,沒有特殊的造型處理,家用或者商用都沒有違和感,符合我這種科技直男的審美。機箱屬於標準的ATX型號,尺寸尺寸是47.6*23*49.7公分,比之前用的M-ATX機箱大了不少。

機箱整體由ABS塑料、SPCC鋼材和鋼化玻璃組成,用料和做工非常紮實,單看金屬板就很厚實,各處開孔精準且沒有毛刺感。也正因如此,機箱的重量也有所增加,實測達到了9.25千克。

機箱正面設計了三塊傾斜的鋼化玻璃蓋板,透過深灰色的玻璃可以隱約看到機箱內部,裝上前置風扇以後能夠呈現出花哨的RGB燈效。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塊蓋板可以向上揭開一定的角度,為機箱散熱留出通道,加快內部空氣流通。

機箱一側是一塊鋼化玻璃蓋板,下方是插銷,上方有兩個凸起的金屬小圓球與機箱固定,拆卸的時候扣住機箱背部預留的小扣手就可以拿下來,方便拆機。


打開蓋板不難發現,機箱內部的空間十分寬裕,兼容ATX、M-ATX和ITX規格的主板。機箱右側擋片和底部的電源倉蓋板都可以拆卸,拆掉以後可以將240或360規格的冷排安裝到側邊冷排支架上。另外,冷排支架下方還設計有顯卡支架,最大支援39公分的顯卡。

機箱前面板同樣預留有風扇位,支援安裝3個12公分風扇或者2個14公分風扇,並搭配有防塵網罩。

多數情況下風扇和冷排會安裝在機箱頂部,鑫穀崑崙禦風機箱在頂部專門設計了一個獨立的冷排支架,支援安裝3個12公分風扇或者2個14公分風扇。安裝的時候需要先拆下支架,將冷排固定在支架上,再把支架固定到機箱中。

機箱底部設計有獨立的電源倉,空間比較大,除了容納電源本身之外,還可以收納一些多餘的線材。

機箱背板一側是一塊金屬蓋板,和玻璃蓋板的固定方式相同,方便裝機拆卸。表面有大面積的網眼格柵,起到輔助散熱的作用。

拆掉金屬蓋板以後,左邊是前面提到的縱向冷排支架,右側帶有網眼的是硬盤支架,可以安裝三塊2.5寸硬盤或者3塊3.5寸機械硬盤,最上方也可以安裝一個12公分的硬盤風扇。另外,機箱背板與金屬蓋板之間的距離也比較大,預留出足夠的走線空間。

機箱頂部與側邊一樣有密集的網眼輔助散熱,I/O面板縱向排列在右前方,依次是3.5毫米音頻接口、Type C接口、兩組USB 3.0接口、重啟鍵和電源鍵。

機箱背部設計中規中矩,左側是主板I/O面板位,右側是一個12公分風扇位。中間預留有七條PCI-E插槽,為安裝雙顯卡、獨立聲卡的用戶提供很大的便利。

接著到了裝機環節,這裏先附上裝機的硬件參數。


我這次升級基本就是移機的方式,CPU、M.2固態硬盤和內存條就直接隨著主板放到新機箱中了,對準空位放好以後用螺絲固定好。M-ATX規格的主板裝到這款機箱中非常寬鬆,為安裝其他硬件留出充足的操作空間,同時也照顧到整機的散熱。

拆掉機箱前面板和防塵網罩,安裝上之前買的三個ARGB風扇,用機箱附送的前面板加長螺絲固定。裝好以後再把防塵網罩和前面板安裝回去。

接著安裝水冷,我這次選擇的是鑫穀的冰霜360一體式水冷,為了和機箱搭配,我選的是黑色款。這裏附上一組全家福,包含有一體式水冷、三個風扇、安裝螺絲包和說明書等等。

360規格的冷排尺寸明顯大不少,搭配三個風扇也會帶來更強的散熱能力。冷排框架採用金屬材質,全黑色塗裝,中間的散熱鰭片堆疊很密集,用料和做工都非常紮實。冷排和冷頭連接的水管採用480mm FEP高分子軟管,韌性好耐彎折,有效降低水冷液蒸發率。

水冷頭設計成圓形,比方形體積小,搭配M-ATX規格的主板可以避免擋住CPU附近的接口和插槽。水冷頭正面內嵌有一塊屏幕,通電開機以後有ARGB燈效亮起,支援和風扇實現燈光同步。

水冷頭底部是一塊29平方釐米的純銅底座,安裝好以後能夠完全覆蓋CPU背部,起到充分的導熱作用。內部是一個2800轉的八極馬達,相比四極馬達扭矩更大,每相磁極的發熱降低,轉速高、噪音低。

將三個風扇安裝到水冷排上,安裝的時候要注意方向,風扇朝向機箱內部。附送的風扇是12公分的液壓軸承風扇,支援PWM智能溫控,自動調節800-1800之間的轉速。

接著把機箱頂部的冷排支架拆下來,從玻璃蓋板一側擰開螺絲,背板一側通過兩個小卡扣固定,稍微用力向上一頂卡扣鬆開就可以取下來。把冷排固定到支架上,同樣是用機箱附送的螺絲,再把支架安裝到機箱上複原即可。

安裝水冷頭之前需要選擇對應的扣具和螺絲,這款水冷支援Intel LGA115X/1200/17XX平台和AMD AM4平台。Intel的背板是通用的,可以根據主板預留的孔位調節螺絲孔的位置,把對應規格的螺杆擰上去。將平台扣具安裝到水冷頭兩側,對應好孔位安裝到螺杆上,再擰緊螺帽就安裝好了。
安裝電源之前,建議先把機箱I/O面板和風扇的線材連接好。值得一提的是,這台機箱前置有一個Type C接口,老款主板可能沒有對應的插頭,就只能放棄使用這個接口了。

冷排和機箱前面板的風扇供電線用兩條一拖三轉接線連接起來,剛好主板上有三個供電接口,一個給水冷頭用,另外兩個給風扇用。冷排風扇和前面板風扇都支援ARGB燈效,按照一公一母串聯起來,最後一個母口插到機箱的ARGB接口上。

電源推薦選擇全模組,可以避免有一些多餘的線材。先將電源放在機箱外面,插好連接硬件的線材,擰下機箱電源倉尾部的擋板,與電源固定好以後裝入機箱中。

最後一步安裝顯卡,我的這款索泰顯卡需要佔用兩條PIC-E插槽,對應擰掉機箱上兩塊擋板。安裝好以後再插好電源線就可以了。這款顯卡比較短,長度夠不到機箱上的顯卡支架。

到這裏整個“移機”的環節就全部結束了,如果還有2.5寸或者3.5寸硬盤的話,可以安裝到背板的硬盤支架上。在機箱中裝好這些硬件以後,空餘的位置還有不少,不像M-ATX機箱那樣緊湊。

最後把機箱背板的線材整理一下,縱向冷排支架和硬盤支架之間預留有走線槽,機箱背板距離蓋板之間大約有2公分左右的空隙,方便整理線材。




通電開機測試,正常點亮,裝機完畢。水冷頭面板、冷排風扇和機箱前面板的風扇保持ARGB光效同步,亮起以後效果美輪美奐,即使主板和其他硬件沒有燈效,也不會顯得單調。

這裏附上噪音表現,室內的環境噪音是35分貝,開機後機箱附近的噪音是52.4分貝。風扇多了優先散熱就勢必會增加噪音,如果覺得太吵可以把機箱放在地上。


散熱方面,剛開機時CPU溫度是21度,顯卡42度,主板29度;正常運行時CPU溫度24度,顯卡41度,主板30度,風扇轉速是1005/分。使用AIDA64烤機20分鐘後,CPU溫度上升到48度,下卡溫度42度,主板溫度30度,散熱表現比較理想,此時風扇轉速是1378/分。

如果想進一步提升散熱表現,可以把機箱前面板的三塊玻璃蓋板向上揭開,加速機箱內部空氣流通。

從春節前裝機到現在用了半個月左右,這次的小升級真正解決了之前小機箱散熱不佳的問題,鑫穀的這套產品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機箱用料和做工紮實,結構設計精巧,充分照顧到硬件安裝和走線;ATX型號內部空間充裕,可兼容多種規格的主板;可拆卸頂部冷排支架、縱向冷排支架和硬盤支架,根據實際需求靈活安裝;機箱側板和頂部衝孔,提升散熱效果;前面板鋼化玻璃可揭開設計,兼顧美感和散熱。

冰霜360一體式水冷工料紮實,兼容Intel和AMD主流平台型號;圓形水冷頭體積小,不遮擋周圍接口;面板正面內嵌ARGB燈效,支援與風扇實現光效同步;內置2800轉八極馬達,高轉速低噪音,支援PWM溫控,自動調節轉速;搭配三個液壓軸承風扇,實測散熱效果理想。

總體來說,鑫穀崑崙禦風機箱和冰霜360一體式水冷兼顧了顏值、安裝體驗和散熱,算是兩款性價比不錯的產品,尤其是選擇ATX主板的同學值得推薦。
- 關鍵字
-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