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以“ChatGPT”為名吸引網友點擊的APP或小程序在服務上存在諸多限制,甚至出現了回答一個問題就要看30秒廣告,或者回答4次問題後就要充值9.9元才能繼續的ChatGPT“山寨”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近期,聊天機器人ChatGPT現象級走紅,這款OpenAI開發的智能聊天機器人被認為有可能取代搜索引擎,Google、百度也均宣佈將推出自己旗下的“ChatGPT”。
ChatGPT的火爆引發了不少國內公眾的“試玩”熱情,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由於目前ChatGPT並未開通直接面向國內的服務,不少國內小程序、公眾號打起了ChatGPT的名義,為網友提供智能機器人聊天服務。
貝殼財經記者測試多款國內“ChatGPT”聊天服務後發現,一些程序的回覆與真正的ChatGPT回覆很像,疑似為鏈接了ChatGPT接口,而另一些程序的回覆則與ChatGPT大相逕庭。此外,許多以“ChatGPT”為名吸引網友點擊的APP或小程序在服務上存在諸多限制,甚至出現了回答一個問題就要看30秒廣告,或者回答4次問題後就要充值9.9元才能繼續的ChatGPT“山寨”產品。不過截至2月8日,不少直接打著“ChatGPT”旗號的公眾號或小程序的名稱已經無法搜索到。
━━━━━
公眾號、小程序紮堆“ChatGPT”
提問要看廣告
“我嚐試使用了ChatGPT,感覺回答的問題並不專業,還要收費,沒有傳說的那麼神奇。”ChatGPT走紅後,有網友反映自己在微信公眾號上找到了ChatGPT服務,但體驗不佳。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目前國內出現多個宣稱提供ChatGPT服務的公眾號、小程序。
2月8日,貝殼財經記者進入了一款使用人數1000+的小程序,其簡介為“OpenAI官方接口,可能是全網最好用的ChatGPT問答小程序”。貝殼財經記者測試發現,該小程序可以提供類似ChatGPT的問答服務,但回答往往只有一半,就受到了“字數限制”無法繼續。該小程序在彈窗中表示,其提供ChatGPT免註冊使用接口,還和ChatGPT官方“同步更新”,在2月7日晚至2月8日ChatGPT官方網站提示服務滿負荷運行時,該小程序也發佈公告稱要在2月8日暫停使用半天以“維護升級”。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該小程序鏈接中指向的公眾號認證主體是海口的一家信息諮詢工作室,IP地址湖北,認證類型為“個體戶”,該公眾號早在2022年12月14日就已經註冊,名稱為“AIChat智能GPT服務助手”,後更名為“chattGPT中文回答助手”(比官方名稱多了一個t)。該公眾號/小程序運營方的盈利模式為開通“超級會員”以解鎖無限對話次數、解除回答字數限制以及專屬線路快速響應等。
而另一個宣稱提供“ChatGPT智能對話和超級AI會員”的公眾號的認證主體則是江西的一家“科技工作室”,其早在1月18日就在公眾號內發文稱自己是“超級AI ChatGPT對話網頁版”,但記者發現,在其提供的對話窗口中,必須看22秒至30秒的廣告,才能收到回覆,如果不想看廣告必須開通會員,價格為59元/月,99元/3個月。此外,花費88元還能成為“高級合夥人”,職責是幫助推廣,可以擁有“20%的佣金,每單賺10-30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微信上以“ChatGPT”搜索可以看到數十個號稱提供ChatGPT服務的公眾號的搜索結果,但或許是過多“以假亂真”的賬號觸發了平台的審核機制,2月8日下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以“ChatGPT”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已經沒有直接以此為名的公眾號或小程序,許多此前以“ChatGPT”或相似名稱為名的公眾號已經被除名,上文中提到的“chattGPT中文回答助手”也在2月8日變成了“未命名公眾號”,不過公號內容仍在。
━━━━━
如何辨別“李鬼”ChatGPT?
回答質量是關鍵
貝殼財經記者測試多個國內版本“ChatGPT”服務發現,其中一些服務提供者模糊了自己和ChatGPT官方的關係,另一些則明確表示自己只是提供了官方ChatGPT的服務接口。
如在微信服務號中提供9.99元至999.99元ChatGPT服務的上海熵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就曾公開表示通過其平台發出的所有對話回覆都是通過直連OpenAi公司接口所獲得的,每次問答需要給OpenAI付費,具體成本由對話的字符長短等來決定。
記者向多個國內ChatGPT服務提供者直接提問問題並與官方ChatGPT對比後發現,從回覆質量上看,一些國內服務提供者確實大概率提供了面向ChatGPT的接口,而另一些服務提供者或許並未鏈接到ChatGPT服務,而是使用了其他AI對話模型。
如當記者向某個國內“ChatGPT服務提供方”諮詢自我介紹信息時,其並未回答自己是ChatGPT,對“編寫爬蟲程序”的要求也沒有真正寫出程序,而官方的ChatGPT不僅直接回答除了自己的身份,還寫出了真實的爬蟲程序。


對此,有網絡安全從業者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國內目前的“ChatGPT服務提供方”只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取得ChatGPT官方接口,再提供給國內用戶的“二倒手”,另一種則是完全的“山寨”,使用的AI對話模型質量不及ChatGPT,自然無法給出高質量的回答。
對於ChatGPT相比其他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技術突破,容聯雲AI研究院院長劉傑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ChatGPT引入了強化學習機制,其不僅僅像以前的大模型,利用了沒有人工標註的數據去學習,還在新版本上引入了人工標註的數據,通過人類的反饋,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
━━━━━
ChatGPT測試服務目前免費提供
Plus收費會員僅限美國
ChatGPT官方網站在問答一欄中明確表示,ChatGPT目前的測試服務是免費提供給用戶的。
2月7日至8日,貝殼財經記者登錄ChatGPT官網時曾多次遭遇網絡堵塞,對此,ChatGPT表示其服務滿負荷運行,請用戶稍後再試,但提供了一個“ChatGPT Plus會員”登錄選項。
據外媒報導,ChatGPT Plus會員20美元一個月,暫時只限美國用戶申請。設置Plus會員的主要原因是ChatGPT使用了雲計算服務,每個單詞的生成成本是0.0003美元,一次回答如果30個單詞的話就是1美元成本。根據目前的用戶量和使用頻率,ChatGPT一個月要負擔300萬-400萬美元的服務器成本。
劉傑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ChatGPT的產業化路徑較大可能在C端,“ChatGPT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前景的通用AI路徑,能力表現上非常卓越,無論是對用戶語言的理解,語言生成的表達能力,還是對一些複雜問題的推理能力,是以前我們很多模型所不具備的水平,和用戶進行複雜任務的交互是非常自然和開放的。”
面向C端收費是ChatGPT變現的路徑之一,對於未來是否會聚焦B端,劉傑認為,由於ChatGPT展現出的大模型的創造性,以及對長篇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它可能會聚焦於一些開放性、創意性和通用性的任務上。但在以對人工智能要求更嚴肅、嚴謹、強調數據安全的To B行業,尤其是客服、語音、營銷等領域,需要充分考慮行業特性和業務知識,利用針對性設計和訓練的輕量預訓練模型更適合滿足當前IT基礎設施條件下的客戶在AI應用上的需求。對於ChatGPT這類非開源的大模型應用來說,對它在下遊任務上的微調,如何兼顧成本、靈活性和數據隱私則是一個關鍵問題,“這些問題也造成這種模型還沒有走到服務企業級客戶,尤其是大型企業客戶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