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日,廣東第二個GDP“千億大鎮”誕生,2022年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GDP破千億,北滘鎮繼獅山鎮後成為廣東第二個、全國第四個GDP超千億元的經濟強鎮(其餘2個為江蘇玉山鎮、貴州茅台鎮)。過去一年佛山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成為全省21個市中所轄縣(市、區)均超過千億元的唯一城市。
北滘鎮掀開了廣東鎮域經濟的一角。鎮域經濟是當前廣東經濟發展的特色之一,同時是觀察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窗口”。不僅是“千億鎮”,在廣東,一批特色鎮正依託各自特色產業頻繁“出圈”。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東各地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當前,隨著廣東加快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鎮域經濟、縣域經濟迎來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
威水:“最牛小鎮”晉陞“千億鎮”
兔年一開年,佛山就“曬”出了經濟工作“成績單”。根據佛山地區生產總值的統計測算,順德區北滘鎮成為繼南海區獅山鎮後,第二個GDP超千億元的鎮,成為廣東第2個、中國第4個“千億鎮”。其實,北滘進階中國“千億鎮”之列,早已做足鋪墊。
總面積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北滘,被譽為“最牛小鎮”。從“地均GDP”指標看,在北滘,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產出超百億元,在國內鎮域中屬前列位置。

北滘鎮的成績並不令人意外,從“北滘製造”中便可窺見一二。據悉,北滘是中國家電製造業重鎮,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齊全的白色家電全產業鏈和小家電產品集群。儘管區域面積不大,但北滘“集結”了佛山唯二的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美的、碧桂園。此外,北滘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8家,存量高新技術企業420家,本地及控股上市企業14家,商事主體也達到了3萬戶,這些都十分有效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打下“基底”。

依託“北滘製造”,北滘港成為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區最為繁忙的港口之一,每天數以萬計的產品,從北滘港出口駛向全球。據悉,作為一條內河港,北滘港年吞吐量約90萬個集裝箱,貨運可直達國內主要港口,產品可直接出口世界各地。而這,成為這座小鎮蓬勃發展的一個“鏡頭”。
儘管過去一年充滿挑戰,但作為佛山“產業大鎮”之一,北滘克服了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影響,有效應對多重超預期的困難挑戰,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早在今年1月召開的順德區北滘鎮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北滘鎮人民政府鎮長王崇曦作該鎮政府工作報告就透露,2022年該鎮的工業投資增長超過三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增長達到2.8%,工業總產值超過四千億元“大關”,為一年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邁向“千億門檻”,項目是關鍵。據本報此前報導,過去一年,北滘就致力於推動各個重點項目建設提速。一項數據顯示,在北滘,這裏全年出讓工業用地超過770畝,年內12個增資擴產項目全部動工,無論是工業投資增長還是先進製造業發展指數,都位居全區乃至全市前列。
關註:持續改革拓新 千億鎮格局凸顯
談到鎮域經濟發展實力,廣東第一大鎮獅山連續多年蟬聯“中國鎮域高質量發展500強”首位,也是廣東首個GDP超過千億的工業大鎮。如今,獅山已成為南海乃至佛山最重要的“產業核”。
回顧獅山這個“千億大鎮”的崛起,可以看到其發展離不開改革與拓新。
1995年,獅山街道成立,獅山首次以鎮街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2003年,彼時南海提出了“十年再造一個新南海”的戰略任務,隨即啟動西部板塊西南片的規劃建設,重任在肩的獅山開始加快培育汽車、汽配、液晶、家電、生物製藥等產業集群。隨後,2004年,獅山和官窯、鬆崗、小塘等4個鎮街合併,成立新獅山鎮,承擔著“再造一個南海”的使命,開始了高歌猛進的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進程,本田變速箱、一汽-大眾、旭硝子、愛信精機、豐田紡織等“世界500強”企業陸續落戶獅山。
獅山第一次靠近“千億鎮”是在2013年。當時,南海區羅村街道、大瀝西部5個社區併入獅山鎮。至此,經過兩輪區劃調整的獅山鎮,面積超330平方公里,發展也再一次提速。4年後,隨著產業快速發展,獅山鎮GDP首次突破1000億元,成為廣東也是我國第一個GDP超千億元的經濟強鎮。
過去一年,獅山鎮依然是佛山鎮域經濟的“壓艙石”。2022年,獅山鎮地區總產值預計突破1300億元,保持3.2%的增速,跑贏佛山“大盤”。此外,該鎮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000億元,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相關經濟指標都排在全省鎮域前列。
當前,隨著北滘加入到廣東“千億鎮”的“群聊”之中,如今廣東形成了“千億鎮雙雄”的格局,引領全省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一鎮一品”讓廣東鎮域經濟煥“新顏”
鎮域經濟活力強勁,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事實上,近年來,依託產業轉型升級,一批“特色鎮”“品質鎮”強勢崛起,讓廣東鎮域經濟煥發“新顏”。

例如在東莞茶山,這裏食品產業蓬勃發展,並以“舌尖上的產業”支撐起了一個“千強鎮”。一項數據顯示,去年,茶山入選“東莞市食品飲料產業集群核心區”,共新增3家規上食品飲料企業,在GDP增速上,茶山排名全市第五,規上工業增速排名全市第四。
一個有趣的現像是,茶山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種類、級別和數量均位居東莞前列,跟美食相關的不少。據不完全統計,有南社九大簋、茶園鬆糕、廣式臘腸製作技藝、廣式月餅製作技藝等。在官方評選的“茶山十大手信”中,食品類居然占了5樣,分別是滴雞精、臘味、蛋黃酥、餅乾禮罐、奶鹽蘇打餅。縱觀東莞,對美味如此鍾情的地方不多見,茶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食品名鎮” “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食品類)”。
除了“吃”撐起了一座小城,還有的廣東名鎮,依託“穿”打造成為知名小鎮。
在廣州新塘,這裏的牛仔服裝已成為新塘民營經濟的特色,併成為新塘一張通往世界的“名片”,拉近了同世界產業接軌的距離。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目前,全國有50%以上的牛仔服裝,皆出自新塘,其中,出口牛仔30%以上出自新塘,被評為“中國牛仔服裝名鎮”“中國百佳產業集群之牛仔服裝產業集群”。
而一項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約239.31億元,轄區內註冊的各類生產企業共有4000多家,形成牛仔服裝、摩托車及零配件、傢俱、食品、家電、製品業等l0多個行業為骨幹的工業體系,是廣東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本之一。
解密:
廣東鎮域經濟何以“出圈”?

樣本一:
廣州
番禺南村
產業乘上數字化“出海”東風
年前,全球“獨角獸企業”、快時尚跨境電商希音喬遷番禺區萬博商務區的消息攪動產業界。在廣州南部番禺區,一個具有千億級潛力的數字化快時尚產業集聚區正在加速形成。以希音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服裝快時尚產業集聚正是以番禺南村鎮為中心。番禺經濟“第一鎮”南村也因為希音的橫空出世而備受關注。
乘上跨境電商、服裝快時尚等產業的“風口”,同樣讓這座小鎮風頭“起飛”。
一項數據顯示,2022年,番禺南村鎮GDP為405.5億元,總量為全區第一;其中,“四上”企業640家,市場主體數5.1萬家,均為全區第一。一二三產占比:0.1:35.7:64.2,第二產業占比逐步提升。
南村的崛起,源於廣州“南拓”戰略。20世紀90年代,隨著華南板塊大開發,南村土地上建起廣地花園、華南碧桂園、華南新城等眾多大型社區,中高端人口快速集聚,成為了南拓首站區域。當時,南村鎮緊緊抓住廣州“南拓”機遇和優越地理區位,促進工業發展,吸引投資,積極發展商業、餐飲業,湧現出番禺電纜等一批知名企業,奠定了南村最初經濟框架。新世紀以來,隨著萬博商務區核心區的開發、建成,城市軌道的開通以及南大幹線的加速推進,讓南村經濟新格局正在被重塑。
如今,面積僅1.5平方公里的萬博商務區核心區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摩天大樓、交通快聯結正重構南村經濟:現代服務業高質量集聚,吸引了一批重點企業、優質項目,包括500強企業海大集團、歡聚集團以及津虹網絡(YY直播)、希音、嘉誠物流等知名企業,打造了2座百億營收寫字樓、5座十億營收寫字樓。
樣本二:
佛山
獅山、北滘
搶占製造業供應鏈頂端
經過數十年發展,無論是獅山還是北滘,製造業都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獅山,汽車製造產業成為核心產業。早在2012年,佛山高新區核心園區就“移師”獅山。當時,乘著園鎮融合改革東風,獅山成功“搬”來了一汽-大眾佛山公司這棵“大樹”。同年,“一汽-大眾項目”一期順利投產,二期成功簽約,創造了國內汽車行業建設、安裝和調試的最快速度,迅速產生“引進一個,帶來一片”的集聚效應。隨著“大樹”的“植入”,超過30個配套企業同步“落地”獅山,一條現代汽車製造產業鏈雛形初現。依託這一製造業項目,2012年,該鎮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億元。到2015年,該鎮汽車產業規模已超610億元。
縱觀十餘年發展,隨著多年來對製造業的堅守,使當時第一個“千億鎮”獅山鎮,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高端裝備製造、光電、新材料、有色金屬、生物醫藥等6個年產值超百億元的支柱產業,連續多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到南海全區的“半壁江山”。
作為“中國家電製造業重鎮”,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齊全的白色家電全產業鏈和小家電產品集群的北滘,製造業的“底色”更是濃厚。
依託美的集團的“龍頭企業效應”,北滘製造業形成一個產業鏈閉環。記者從北滘瞭解到,2021年,北滘家電產值接近3000億元,約占全國家電產業總產值的10%。其中,僅與美的空調板塊有供需關係的企業就達到一千家之多。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樣獨特的製造業生態下,催生了一批製造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讓“當家”的製造業,“家業”更大、“家底”更足。
為築牢製造業“基底”,過去一年,在產業用地“寸土寸金”的北滘,全鎮仍堅持全年出讓工業用地超過770畝,為有增資擴產需求的製造業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樣本三:
東莞長安
搶抓消費電子產業機遇
隨著北滘邁入“千億鎮”序列中,廣東下一個“千億鎮”在何處這一話題,讓人津津樂道。其實,已有一些“實力鎮”準備向廣東下一個“千億鎮”發起衝擊。其中,位於東莞的長安是一個實力“種子選手”。
“長安製造”同樣“牛”。全球每生產5部手機,就有一部產自長安鎮;全球所有消費類產品,其中的零部件有兩成,就來自東莞長安的模具壓鑄廠。
一項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東莞長安實現GDP895.18億元,較2021年增長11%,牢牢佔據東莞市“領頭羊”位置。今年,該鎮又定下目標,新一年將推動全鎮GDP增長6.5%以上,達到950億元,工業總產值邁上3000億元的新台階。
作為人口千萬、GDP萬億東莞市轄“第一強鎮”,長安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多元化的產業佈局,以及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高端製造業。據悉,長安是著名的電子、通訊、模具設備製造基地,其中,模具產業GDP占長安鎮GDP三分之一。
此外,對於長安而言,還有一個別稱更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手機之鄉”。在業界,早就流傳“國內手機出廣東,廣東手機出東莞,東莞手機出長安”一說,而vivo、OPPO的誕生地,就在長安。
據悉,長安鎮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和智能手機生產基地,統計資料顯示,手機出貨量目前大約占全球的1/5,在長安,手機研發從業人員不少於1萬人,這個龐大的專業群體不但支撐著長安的先進製造業,也為國內外通訊產品長期提供人才和技術信息支持。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子寧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謝英君、陳明、鍾宏連、肖桂來、徐靜、黃子寧(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