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他訪美見拜登,“三根釘子”卻紮心……】(文/許悠)當地時間3月3日,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儘管德美雙方對此次領導人會晤寄予厚望,但是在從柏林通往華盛頓的路上,至少已埋下了“三根釘子”。 第一根“釘子”是剛剛埋下的,也就是兩國間關於援烏坦克問題的“羅生門”。這兩天,德美就這件事的扯皮很是吸引“吃瓜群眾”的目光。美國說,同意對烏交付美製“艾布拉姆斯”坦克完全是因為德國的苦苦相逼,強調自己是出於作為西方“老大哥”的責任感,為了維繫“聯盟團結”,才勉為其難答應提供在烏克蘭根本“派不上用場”的坦克。美國還一口咬定,德國的“豹”式坦克才是最適合烏克蘭戰場的,但德方卻堅持美方先給烏坦克自己才能跟進。美國的這番說辭令德國很生氣,不僅強調“根本沒這回事”,還辯稱“很難想像德國總理會向美國總統強加某些條件或提出要求”。 就在美國翻起這本“坦克舊賬”的前幾天,朔爾茨還表示,德國在武器交付方面是走在西方前列的,而且有時需要“費力”才能“推動盟友實施他們自己承諾的行動”。德國走在前列,美國又在哪裡?誰又是被“費力推動的”?在朔爾茨馬上就要啟程訪美的節骨眼上,美國對德國公開“打臉”,朔爾茨對此將作何感想? 第二根“釘子”,就是持續發酵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近日,美國調查記者赫什爆料說,是白宮一手策劃實施了北溪爆炸事件,俄羅斯方面也就此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相關證據並要求調查。儘管美國和西方主要大國對赫什的爆料和俄方的指證閃爍其辭、諱莫如深,但這件事就像“房間里的大象”,不說不代表不存在。據塔斯社報導,德國聯邦議員斯特芬·科特雷就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相關調查不透明表示不滿,稱德國政府派出的代表很清楚,“只有德國的盟友能實施這種恐怖行為”,同時批評德國媒體在美國被指炸燬“北溪”問題上保持沉默。 要知道,朔爾茨本人一度對北溪管道是非常看重的。俄烏衝突爆發後,朔爾茨一直頂著要求“棄用北溪”的巨大壓力,但他堅決不吐口將停止進口俄天然氣。在爆炸發生前的2022年8月,當時俄方稱北溪一號渦輪機發生故障,停止了對德供氣。之後,朔爾茨親自視察渦輪機廠商西門子公司,並站在那台渦輪機前說,機器“無法交付是沒有道理的”,把缺失的設備轉運到俄羅斯“真的很容易”,話裡話外都透露出急切之情。現在拜登政府被曝出是北溪爆炸的幕後黑手,朔爾茨心裡會沒有疙瘩嗎? 而第三根“釘子”,就是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這一法案號稱是拜登的一項重要政績,其中包括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面投資、補貼和減稅計劃。然而,其中的補貼條款遭到歐盟官員的猛烈批評,指責其歧視歐洲汽車製造商,具有保護主義色彩。外媒評論稱,華盛頓出台的《通脹削減法案》給出了如此慷慨的補貼政策,以至於許多企業不認為在歐洲投資還有任何意義。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拉米說,這個法案具有“反歐”性質。眾所周知,汽車產業是德國的驕傲,也是德國工業的龍頭之一。去年年底,法國和德國經濟部長就發表聲明,強烈要求美國應確保“歐洲產品有資格獲得與美國產品相同的稅收抵免”。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準備“掏空”歐洲工業基礎的法案,朔爾茨又將如何與拜登周旋、捍衛德國自身利益呢? 三根釘子,根根“紮心”。俄烏衝突似乎已永久地改變了歐洲。美國在跨大西洋聯盟中的主導地位愈加明顯和穩固,歐洲也在隨美起舞、唯美是從的過程中,漸漸喪失獨立性。德國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在處理對美關係中也顯得力不從心。即便有“三根釘子”,或者更多“釘子”,恐怕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難怪法國媒體發出哀鳴:“歐洲已經退出曆史舞台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