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師網聯席CEO何玉龍:數字化智能手段還有待與校園學習結合

2023年03月22日22:30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凸顯了教育事業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份量。回顧2023年全國兩會,教育相關話題依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為教育建言獻策。近日,對於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多位教育企業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的思考和建議。

同題問答

何玉龍,北京聚師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席CEO

新京報:你最希望兩會代表委員提出的哪些和教育相關的意見建議能盡快得到採納?

何玉龍:在2023年全國兩會中,全國政協委員許玲的提案讓我印象深刻,提案的重點是“技能人才供需生態的構建以及新的職教法的普及落地”。在新修改的職教法中,明確提出落實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等要素舉辦職業培訓機構、職業學校等。

職教法的修訂為職業教育機構及企業提供了法律支持。近年來,聚師網積極響應我國教育政策的要求,全面支持新職教法的落實,並熱切地希望職教利好政策能夠廣泛傳播,不斷優化細則,進一步覆蓋地方大中小企業。未來,聚師網將繼續努力賦能更多職教企業,助力行業長足發展。

新京報:隨著疫情政策調整,多方發力提振城市“煙火氣”,如何為教育添一抹“煙火氣”?

何玉龍:在“雙減”政策出台後,大眾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曾經“分數至上”“結果至上”的應試思維發生了明顯改觀。“生活教育”等新時代教育理念逐漸被人們熟知與接受。談到“煙火氣”,我認為它正源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職業教育領域而言,這些年恰恰缺少的是讓學生與行業、企業交流的機會。聚師網服務企業的同時,也在不斷聯合行業資源,探索行業交流新形式,這裏所說的行業交流不僅限於企業之間,也歡迎個人與企業、學生與行業進行多元互動,幫助企業充分瞭解人才職業發展意向,也為學生認識行業情況與前景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機會。

新京報: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互聯網+基礎教育”,你認為還有哪些新的突破口?

何玉龍:過去三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數字化等技術手段進一步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在線學習已然成為了學習的主流形式之一。其實,智能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發展已經有了豐富應用。在智能研發方面,為滿足當前年輕人碎片化、社交化的學習模式,聚師網獨立研發AI智能伴學技術,賦能在線學習平台為用戶隨時隨地提供答疑指導,根據用戶日常答題情況形成智能題庫,實時追蹤學習情況並反饋至教師。而在“互聯網+基礎教育”領域,數字化智能手段還有待與學生日常校園學習充分結合,更好地利用AI智能等技術優勢,簡化繁重的教學環節,提升教師辦公效率,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京報:你怎麼看教育企業重金出海,加快海外業務佈局?

何玉龍:教育企業海外佈局也是當前教育行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作為教育企業,聚師網也在時刻關注著國內外職業教育行業的發展態勢。近幾年,在全球教育市場範圍內,美國、歐洲、印度的教育市場都呈現增長趨勢。在國內政策強監管下,勢必會有部分企業加速對海外業務的佈局。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教育企業出海,機遇與挑戰並存。就教育工具出海而言,教育企業可能面臨工具本土化與市場同質化等難題;如果出海的產品為課程,龐大的國際用戶群體與世界教育市場或許能為出海企業提供發展的可能性,但同時各類國際因素可能對企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