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 | “C9”高中聯盟成立引關注,中學自主劃定“小圈子”會成常態嗎?

2023年03月23日09:08

中國網3月23日訊(記者 劉佳)3月12日,一則基礎教育界頗具變革意味的新聞霎時間衝上了熱搜第一——“全國高中C9聯盟(以下簡稱‘C9’)成立”。這一旨在“探索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路,助力教育質量提升”,有著“400+清北生源”“年單”的非官方跨校聯盟,引發廣泛關注。以“C9”自居,是自主劃定“卓越中學”的圈子,還是為撬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這樣的模式,究竟能走多遠?

“C9”是什麼?

3月12日,一場會議將公眾視野聚焦到浙江寧波。會議上,包括浙江省鎮海中學、河北衡水中學、山東濟南市曆城第二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複旦大學附屬中學、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等9所學校組成“新時代中國卓越高中發展共同體”,簡稱“C9”。中國網記者瞭解到,該聯盟由鎮江中學發起,成員單位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入會,未來,將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教育實驗項目、聯合教研、名師團巡迴演講等。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張爽。受訪者供圖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張爽。受訪者供圖

該消息一經爆出,立即引發公眾熱議,並於當晚衝上微博熱搜首位。引發軒然大波的背後,有2個核心燃點——第一,“C9”這一頭銜自帶光環;第二,9所中學的清北升學率。“在教育領域內部,‘C9’聯盟通常指2009年10月正式啟動的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9所高校,均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一流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張爽告訴中國網記者,無論從高校成員本身,還是該聯盟成立之初的意義,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這一教育階段的頂尖資源。在這一“光環”的加持下,自然讓同樣以“C9”自居的高中聯盟吸引了不少流量。此外,就是9所中學的“硬指標”,即清北升學率:據不完全統計,9所中學2022年的清北錄取人數超400人,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9所學校的辦學成績。在雙“燃點”的催化下,公眾甚至產生“快進到‘C9’幼兒園”“你們結盟了,還有誰能對抗?”的呼聲。

是噱頭還是新風?

質疑聲在聯盟宣佈成立後紛至遝來——“是換了一種形式在標榜高考成績嗎”“名校是在‘劃地為營’,集中優質資源嗎”……也有民眾質疑聯盟成員校名單:“上海附中、人大附中等頂級牛校一個沒有,稱得上是‘C9’嗎?”該如何看待“C9”成立這一現象?

對此,張爽持樂觀態度。她稱,當前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已基本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多元化學習需求、形成多樣化有特色辦學格局,成為新時代對普通高中的迫切要求。因此,高中校主動作為,積極創新合作方式,深化高中改革,形成示範效應,這樣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她也強調,重點在於,這個非官方的“跨校聯盟”的願景是什麼,是圍繞高中的定位、使命、挑戰開展有價值的合作探索,還是僅以此證明進入了“卓越高中”的“圈子”,仍然簡單以升學率作為衡量全部育人成果的標準,這肯定是不同的。

北京教育系統某官員也直言不諱地向中國網記者表示,在身處不同地區、高考改革階段及命題試卷都全然不同的9所學校間,很難找到“最大公約數”。而這也是該聯盟很難吸引更多學校,特別是北京學校的根本原因。他斷言,這一模式不可能被複製。

“小圈子”能走多遠?

類似這樣的非官方跨校組織,在教育領域內也並非先例。中國網記者瞭解到,以小語種特色為例,全國就有數十所中小學組建了民間聯盟。但據一名校長透露:“開展並不順利。”他告訴中國網記者,對於小語種學校來說,他們的核心需求是希望通過民間跨校流動,增強小語種教學黏性,優化並豐富自己的教學資源。但恰恰這一核心需求,正是各小語種校之間的競爭力。“比如,我們也開西語,對方學校也開西語,但都要在高考這一賽道內比拚,所以大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就非常在意。”他透露,沒有核心技術的共享,跨校間的交流與互動就顯得多此一舉。因此,各校積極性不是太高。

這也是類似“C9”這樣的非官方“小圈子”可能會面臨的共有問題。“民間跨校聯盟之難不在於發起,而在於持續。”張爽認為,9所高中校不在同一地區,培養的是未成年人,高中階段的評價方式與大學相比相對單一、培養模式的彈性相對大學要小一些,隸屬的上級單位既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各自的立場,所要面臨的挑戰更大。形成合力肯定是可以的,關鍵在於各成員校之“合力”期待的程度。普通意義上的觀摩研討、經驗互鑒肯定也會帶來收穫,但如果真正實現跨校選課、教師共研,對於9所學校間無論是文化共識、課程結構還是教師評價等層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