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流失和信用風險問題並存 美國銀行業危機仍未結束

2023年03月29日16:49

  當地時間3月28日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官員共同列出了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在倒閉前後的事態發展,以分析銀行倒閉的原因。

  美國總統拜登當日也表示,已盡一切可能用現有權力來解決銀行業危機,但危機“還沒有結束”,美國政府正在對此進行密切關注。

  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或正在路上

  美國金融監管在過去十年中經曆了從強化到放鬆的過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奧巴馬政府開始對金融業進行嚴格監管,促使金融監管改革,出台了《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以及極為嚴格的沃爾克規則,對“系統重要性”大銀行出台了更嚴格的要求。

  但特朗普上任後,逐步開始放鬆對金融機構的監管。2018年5月特朗普正式簽署實施《經濟增長、放鬆監管和消費者保護法案》(Economic Growth, Regulatory Relief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其中第401條款放鬆了《多德-弗蘭克法案》規定的特定銀行控股公司和受美聯儲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標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認定門檻從合併資產500億美元以上大幅提高至2500億美元以上,資產低於該門檻的“中小”銀行不僅免於定期開展流動性壓力測試,同時監管壓力測試場景數量、壓力測試頻率等方面也有所下調。美國金融監管的放鬆使得多數中小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缺陷。

  此外,疫情開始後美聯儲為維穩經濟投放了大量流動性,金融監管放鬆疊加美聯儲“大放水”,為美國中小銀行的快速擴張提供了良好環境。2022年美聯儲快速加息進程開始,對於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忽視所造成的嚴重期限錯配,將美國一些銀行機構一步步推向危機的漩渦。

  為解決美國中小銀行破產導致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近日美國高級金融官員們從破產事件的緣由、發展、處置和政策展望等多方面各抒己見,著手強化金融監管以及對破產銀行管理層不當行為的追責。

  美聯儲負責銀行監管事宜的副主席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矽谷銀行倒閉證明了美國需要加強銀行體系韌性,有必要對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的銀行實施更嚴格的資本和流動性標準。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主席稱,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問題說明資產規模在1000億美元或以上的銀行會對金融穩定產生影響。有必要強化對這些機構的審慎監管,特別是在資本、流動性和利率風險方面。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內金融事務的副部長表示,必須確保銀行的監督和監管政策適合銀行今天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並期待即將出台的監管提案。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局長表示,美國中型銀行最近的倒閉表明,銀行和金融科技需要更強有力的風險管理,同時需要改善監管。

  他認為,矽谷銀行破產是迅速而激烈的。儘管客戶轉移資金的浪潮已經消退。矽谷銀行的倒閉表明擁有1000億美元資產的銀行確實可能引發大量系統性風險,並最終蔓延至整個金融體系。對非銀行金融公司的風險累積感到擔憂。

  有媒體報導稱,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兩黨議員就誰應該為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倒閉負責而爭論不休,民主黨人將責任歸為特朗普政府放鬆銀行業監管,而共和黨人則指責是監管機構的疏漏。除聽證會以外,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近期也正在調查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倒閉事件。

  美國小銀行仍面臨存款流失和信用風險問題

  國泰君安宏觀首席分析師董琦表示,美國小銀行持續的存款流失引發的流動性風險仍然存在。美國銀行危機第一週(截至3月15日),銀行體系的存款流失似乎並不明顯,但銀行系統內部,小銀行存款流失速度創曆史新高,儲戶存款由小銀行轉移至大銀行。

  銀行危機第二周(截至3月22日),從美聯儲公佈的資產負債表可以推斷,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可能已經出現明顯外流,小銀行可能是存款外流的主要來源,小銀行存款外流狀況可能仍未出現明顯改善。小銀行當前面臨兩大困難,一方面是存款快速外流,另一方面小銀行儲備的現金仍然相對較低,使得小銀行可能仍然面臨流動性風險問題。

  董琦認為,當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仍然相對較低,但後續關鍵仍在小銀行存款流失的速度及其持續性。如果存款仍面臨大規模外流,擴大存款保險範圍將是重要的應對策略。短期內,如果小銀行仍然面臨持續的存款大規模外流壓力,美國財政部可能繼續動用外彙穩定基金為儲戶的所有存款提供更加“有力的”“隱性擔保”,因此財政部的表態對市場信心至關重要。

  除了流動性風險外,小銀行也面臨著信用風險問題。從總量上來看信用風險敞口更大。從結構上來看,對商業地產的貸款占小銀行對外貸款的比重接近一半,但當前美國商業地產貸款的拖欠率正在緩慢上升中,同時一些優質地產商也出現違約問題,使得後續小銀行的資產質量、收入、盈利都有可能出現較大問題。小銀行的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的疊加,可能是後續最大的風險點。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美國中小銀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相對嚴重,投資端浮虧問題存在共性。伴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美國銀行體系存款持續流失,同時證券類資產未實現損失達6900億美元,創2008年以來新高。

  對於資產規模在2500億美元以下的銀行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未實現損失並未反映在當期資本充足率當中,若部分中小銀行為應對儲戶提款需求而選擇變賣資產,將對自身損益、資本充足率帶來顯著衝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