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丨民營經濟信心正恢復、房地產投資企穩 中國經濟關鍵要提信心穩預期

2023年03月30日10:23

中國網3月29日訊(記者 張豔玲)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29日在京舉辦新聞茶座,主題為“2023年中國經濟熱點問題”。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為與會的中外記者解讀2023年中國經濟政策要點。董煜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出的包括地方政府債務、數字經濟、民營經濟、中美經貿關係、房地產、海外訂單、中國經濟發展等10個熱點問題。

化解地方政府債務,今年或進行新一輪改革

談到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董煜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之下,這確實是值得關注並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

據財政部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6226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46934億元,專項債務215335億元;政府債券360646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623億元。

董煜指出,實際上,針對地方政府債務,財政部在幾年前就已出台相關文件,中央有關部門也出台過針對地方政府債務問責的相關辦法,也就是說,如果債務失控的話,也會有些機制去製衡。目前,針對債務期限和結構問題已有部署,對債務原則上是嚴控增量,逐步採取多元化舉措化解存量。今年,中國可能會進行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完善財政體制,這也有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考慮。

各部門密集釋放支持信號,民營經濟信心正恢復

談到民營經濟問題,董煜表示,民營經濟問題確實是當前中國經濟繞不開的問題,在過去幾年,發展確實遇到一些問題,輿論環境上也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客觀上影響了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的投資預期和信心。其實,中國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態度沒有改變過,還不斷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網信部門也查處了網上對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的惡意言論。各部門正密集發聲,釋放支持民營經濟的信號。當前,民營經濟的信心正在恢復,希望政策的一致性、確定性可以對衝預期中的不確定性,進而促進民營經濟在穩定預期的基礎上加快發展。

房地產投資出現企穩跡象,未來應能避免衝擊中國經濟

房地產問題是經濟中存在風險的問題之一。董煜認為,房地產問題應關注需求問題。目前,房地產投資出現企穩跡象,但不能簡單地判斷說,房地產市場已見底了。從消費端看,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上的分化情況越發明顯,有些城市需求上升,有的城市需求下降。這與中國區域城市化發展相關,不是簡單地靠金融或房地產調控政策就能解決的問題。

目前,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突破65%,意味著“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目標提前實現。董煜表示,下一步,中國城鎮化進程還會繼續推進,隨著對新進城人員各方面公共服務措施到位後,購房意願依然會在一定時間內支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增量。所以,房地產在中國依然是支柱產業。官方正在解決房地產企業短期遇到的融資等問題,相信政府只要堅持把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下一步,中國應能避免房地產市場衝擊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關鍵要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政府正出台四方面組合拳

談到海外訂單下降,董煜表示,出口在中國經濟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出口增長實現的。當前的海外訂單現狀也是客觀存在的,這與整體的國際經濟環境有關,也可能與一些重點出口國的短期經濟形勢變化有關。當然,對中國而言,還是要提升中國出口的質量,通過多種方式穩定外貿企業,通過進出口的聯動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

對於中國經濟,董煜認為關鍵是要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當前,中國正出台一系列穩定國民經濟的政策舉措,包括宏觀政策、擴大需求、改革創新和防範化解風險等四方面的組合拳,以便讓經營主體對今年乃至今後的中國經濟增長恢復信心。

(責編:蔡曉娟)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