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胡天姣 深圳報導 金融機構押注恢復“通關”後跨境理財業務發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近期,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恒生中國”)稱,升級跨境金融服務,在大灣區落地其內地首家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恒生銀行在香港亦設有跨境財富管理中心,配以專業的跨境理財專隊,為跨境客戶提供跨境理財服務。
恒生銀行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李樺倫表示,當前大灣區發展快速,接下來將與恒生中國緊密地聯動,發揮兩地團隊在投資及財富管理方面的專業優勢,更好地配合客戶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要,充分把握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李樺倫稱,恒生在財富管理及跨境金融服務方面經驗豐富,在粵港澳大灣區亦擁有堅實的業務基礎。
據介紹,跨境財富管理中心將聯動恒生在內地與香港的金融資源,為有跨境理財需求的個人客戶提供高效、專業的跨境金融服務。
恒生中國副行長兼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秦宜稱,目前香港和內地已全面恢復通關,恒生中國將依託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與完善的跨境業務體系,加強與母行的協作,為南下的內地居民及北上的香港居民積極探索各類便捷的金融方案,全方位滿足客戶創富需求。
跨境財富管理中心的開設,可協助內地客戶通過恒生中國的網點預約香港賬戶的開立;恒生中國在大灣區配備的專業大中華服務團隊,亦可為香港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目前,恒生中國向大灣區客戶提供包括跨域理財、高端醫療保障、海外留學等服務。
恒生銀行2022年年報顯示,2022年,恒生銀行淨利息收入增長22%,為港幣289.81億元,淨利息收益率擴闊28個基點,為1.77%。
同期,財富管理業務收入減少港幣42.34億元,即47%,為港幣47.19億元。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之目標客戶群數目,按年增長16%,當中尤以年輕、新晉富裕,以及有較高資產值之客戶群為重點。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之在年報中稱,過去十年,即使計入新冠疫情的影響,大灣區的本地生產總值每年復合增長仍達大約7%。 預計到2027年,大灣區的本地生產總值將會達到2.8萬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接近1萬億美元。
(作者:胡天姣 編輯:辛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