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 萬物複蘇
正是一年植綠時
不負三月好春光
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弘揚雷鋒精神,進一步豐富新時代雙擁形式,鞏固軍地結對共建成果,3月30日,管莊地區在建設中的興會公園東會地塊,舉行軍民共建“雙擁林”義務植樹活動。


此次植樹活動,地區全體領導班子、機關事業單位、轄區部隊、管莊派出所、管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社會企業和鄉屬企業、清華附中管莊學校、社區(村)等各行各業,均參與其中,共計約230人。
栽下擁軍樹 成就一片“雙擁林”




挖坑、栽苗、填土、澆水……植樹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繁忙景象,大家熱情高漲、分工協作,有的負責揮鍬填土,有的來回小跑忙著接水澆苗,有的還當起了“指導老師”,現場傳授植樹技巧。

地區社會公共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鍾磊介紹,本次活動是近幾年來地區首次舉行的大型義務植樹活動,“雙擁林”占地約30畝,地區共準備了180棵樹苗,包括銀紅槭、彩葉豆梨、望春玉蘭3個品種。“這些樹種不僅可以起到遮陰、護道的綠化作用,還極具觀賞性。”

“這個泥塊有點硬,咱們得加把勁兒”“澆水時要大水漫灌”“多踩踩,踩實有利於發新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忙碌勞作,一棵棵新栽下的樹苗昂然挺立,為興會公園增添了鮮活的“綠動力”。

多年來,管莊地區雙擁氛圍濃厚,持續與轄區部隊開展豐富多彩的共建活動,尤其是去年啟動“百園千企萬店”行動以來,有效聯動多元化擁軍力量,實現了政府搭台、社會參與、軍民收益、地區共建的目的。
一名參與植樹的部隊軍官代表說道,參加此次“雙擁林”植樹活動,又一次讓部隊官兵感到驚喜。他們既從中看到管莊越建越好、越來越美,同時也切身感受到了駐地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對部隊官兵及其家屬的關心關愛。“駐地黨委政府在家屬就業安置、困難官兵救濟、子女入學入園等方面,都給予了我們很大幫助,現在又特意種下‘雙擁林’,這些舉措都將激發廣大官兵投身強軍實踐、全力擁政愛民的動力和熱情。”
種下鄉愁樹 綠水青山也有情
【重磅聚焦】“上新”在即!家門口又將添一座新公園
興會公園項目位於長安街東延長線上,地處朝陽區與通州區交界處,是市級工程,也是朝陽區落實大尺度綠化的又一舉措。整個公園面積約37.8公頃,包括東會、重興寺兩個地塊。截至目前,公園施工進度總體已完成90%以上,預計今年5月份開放,比原計劃又提前了一個月。

此次活動不僅邀請了駐地部隊官兵,還邀請了醫院、學校、企業以及東會、重興寺村的原住村民等代表,組織大家在公園即將建成之際提前探訪,讓大家共享地區發展成果的同時,也成為公園建設的一份子。今年是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決勝之年,此次活動也營造了全民攜手、共護綠色家園的濃厚氛圍,推進全民參與文明城區創建。

“我和同學們都是第一次參加植樹活動,收穫很大。”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管莊學校六(2)班學生湯欣怡說,參與植樹,讓她體會到了勞作的辛苦,她知道了原來每一棵大樹健康生長的背後,需要這麼多的汗水和付出,而且也讓書本上的知識“走”到了現實中,她切身體會到植樹添綠對環境的益處,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環境盡上一份力。
這次植樹,對原來居住在這裏的村民而言,意義更為重大。60歲的東會村村民劉連全感觸頗深,“現在我腳下這塊地,就是我家原來的宅基地,我在這裏住了31個年頭!”劉連全邊說邊親手將小樹種在自己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54歲的皮永軍是土生土長的重興寺村人,現住管莊新村小區。皮永軍回憶,興會公園這一帶,原來是重興寺村和東會村,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拆遷重建後,家鄉就成為一段珍貴的記憶。但值得慶幸的是,村里的大樹都被保留下來了,讓他們的鄉愁有了寄託。

“之前我們只能遠遠地看、靜靜地期待,藉著此次植樹活動,我們不僅能提前來看看煥然一新的‘家鄉’,而親手栽下的這數棵樹苗,也將成為我和‘家鄉’永久的牽絆。”皮永軍說,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名退伍軍人,對部隊感情很深,參與“雙擁林”的共建,對他來說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兒。

雙擁共建一片綠
播灑軍民魚水情
相信這些樹木
會像軍民情誼一樣
茂盛成長
也會將村民的縷縷鄉愁
化為眷眷“鄉戀”
柔軟雋永……
通訊員:徐涵
編輯 鄧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