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3月29日,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發佈唁電,透露導演謝銅29日淩晨因胰腺癌辭世。

謝銅1957年出生,曾拍攝《高天厚土》《乒乓小子》《花香歲月》等電影,還拍攝過電視劇《我是英雄》《給我一個愛的理由》等。
謝銅的徒弟胡清程發消息透露,謝銅離開得很突然,他都不敢相信這一事實。
說起胰腺癌,在腫瘤圈它有個響噹噹的名號——癌中之王。多數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當成胃病或膽囊炎,確診時往往已是中晚期。

預防胰腺癌,我們能做什麼?怎樣識別它的蛛絲馬跡?《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教你將患癌風險降到最低。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外科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學組副組長 楊尹默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 沈琳 副主任醫師 周軍
胰腺癌,治療效果在腫瘤圈墊底
整體來看,胰腺癌有3個突出的特點:難發現、易轉移、難治療。
難發現
胰腺,隱藏在上腹部深處、胃的後下方,它是一個14~18釐米長的魚形腺體。
胰腺附近器官較多,被胃十二指腸、網膜、結腸及腎臟等包繞,周圍有錯綜的血管和神經組織。

胰腺所處的位置,使得胰腺癌難以被發現:
1。 常見的檢查方法不容易查出來。B超較難探查,即使是CT也很難發現早期較小病灶。
2。 症狀不典型,如上腹隱痛,很容易被當成胃病、膽道疾病。
易轉移
胰腺是人體第二大消化器官(僅次於肝臟),具有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內分泌功能:來自散佈於胰腺內的胰島,胰島細胞可分泌胰島素、高血糖素等內分泌激素,釋放入血,維持血糖穩定。
外分泌功能:胰腺腺泡細胞可分泌堿性胰液,經胰管排至十二指腸,促進飲食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類消化吸收。
胰腺的功能涉及全身,再加上胰腺周圍器官眾多,血管豐富,一旦出現腫瘤,容易擴散轉移。
難治療
胰腺癌的治療效果,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墊底,一旦被查出胰腺癌,能活過5年的人不到10%。對比來說,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達83.2%。
容易和胃病、膽囊疾病混淆
當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說明有胰腺癌悄悄到來的風險呢?
1
上腹不適和疼痛
腹部不適是常見的首發症狀。這種疼痛夜間明顯,常與體位有關,仰臥時加劇,蜷曲時減輕,疼痛的定位較模糊,有時側腹疼,有時後背疼。
2
消化不良
厭食、噁心、腹脹、腹瀉、便秘,都可能是胰腺癌偽裝的,不要盲目地認為只是消化不好。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大便突然增多,吃了油膩食物後腹瀉,大便呈油膩狀,更需注意。這是因為胰腺分泌脂肪消化酶的能力下降了。

3
消瘦乏力
沒有刻意減肥,卻在1個月內體重減輕10%;乏力經休息不見緩解時,都要考慮胰腺癌的可能。
4
不明原因的黃疸
黃疸通常是由於胰頭腫塊堵塞了膽總管,因此為胰頭癌最突出的症狀。而早期胰體、胰尾癌可無此表現。黃疸可伴皮膚瘙癢、大便色淺呈陶土色、小便顏色變深呈濃茶色等症狀。
5
血糖波動
糖尿病患者莫名出現血糖波動,且藥物控製不理想;或者無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人突發糖尿病,要考慮胰腺癌的可能。
給高危人群畫個像
在全球範圍內,胰腺癌的發病率都在上升,女性群體尤其明顯。在中國,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是高發區,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年齡超過40歲符合以下特徵的人,為胰腺癌高危群體,可針對性地做好篩查:
吸煙,菸民胰腺癌發生率是非菸民的2倍;
酒精,暗中傷害胰臟細胞,可誘發慢性胰腺炎,而胰腺炎會增加癌變風險;
紅肉、高脂肪、高蛋白飲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胰腺癌的發作;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發病率是正常人的2倍;
家族史,家族中有1人發病,其他家庭成員患胰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4倍。
篩查的項目可包括腫瘤標誌物CA19-9檢查,內鏡超聲、磁共振成像或磁共振膽胰管成像,必要時做穿刺活檢來確診。在未發現病變的情況下進行每年一次的檢測。
怎樣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胰腺癌惡性程度高,病程進展快,做好預防和早期篩查至關重要。

遠離菸草
抽菸與多個系統的腫瘤直接相關。遠離二手菸環境,菸民要果斷戒菸。
調整飲食
每天攝入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鹹菜、煙燻和油炸食品,是預防癌症的重要辦法。
堅持運動
推薦中等強度的運動,每週3~5次,每次運動30分鍾左右,有氧運動和力量鍛鍊相結合。
減少有害物質接觸
如β- 萘酸胺、聯苯胺、烴化物等物質。保持良好的心態,調節情緒,有利於預防胰腺癌發生。
定期體檢
普通人5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腹部CT檢查,同時查血清腫瘤標記物。
防患於未然永遠是最優選擇,調整飲食,堅持運動,不僅能預防癌症,還能延緩衰老,一舉多得。▲